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更加注重資源節約、更加注重環境友好、更加注重生態保育、更加注重產品質量,農業綠色發展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農業生產制度更加清潔化,農業綠色發展的市場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在糧食產量連續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的同時,我國化肥、農藥用量連年“雙減”,畜禽糞污和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穩步提高,農業穩產保供的底線不斷筑牢,農業發展的綠色之底持續擦亮。
為推廣有益經驗,農業農村部發布推介了第二批47個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生動展示了各地區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工作的最新實踐成果,全面反映了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的創新實踐和成功經驗,為新時代農業綠色發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實踐,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借鑒性和指導性。這不僅增強了我們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也為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與中國智慧。
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堅持底線思維,把綠色發展放在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中考慮,處理好綠色發展和糧食安全、資源安全、農民增收之間的關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以及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的協調統一。
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貫穿到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全過程、全領域。甘肅慶陽立足區位優越、氣候冷涼和農業廢棄資源豐富的優勢,按照“縣有回收企業、鄉有回收站、村有回收點”布局,依托飼料加工企業、有機肥廠、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將畜禽糞污、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轉化成為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有機肥、飼草料、菌棒等資源,探索建立農業廢棄物、食用菌基料、動物飼料、有機肥之間多種循環利用機制和模式。
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優化完善治理體系,筑牢農業綠色發展的制度之基,形成激勵有效、約束有力的綠色發展制度環境。山東陽谷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構建優質、高效、低耗、可循環的農業發展體系,相繼榮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等17項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走出了一條“大農業、大循環”綠色發展之路。
農業綠色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歷史進程中,要堅持真抓實干、久久為功,以釘釘子精神推進新時代農業綠色發展,確保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讓農業的綠色底色更加靚麗、生態底盤更加夯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