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重慶梁平區:數字農業“慧”就和美鄉村新圖景
時間:2024-04-19 10:14:16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彭瑜 字號:【

  冬日暖陽,位于重慶梁平區合興街道龍灘村的中華梁平柚海一片金黃。眼下,正是梁平柚豐收的季節。

  “要吃百年老柚?”龍灘柚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文輝拿起手機,點開“梁平柚產業一張圖”頁面,很快鎖定幾株百年老樹的柚子,隨即為客戶下了單,“有了智慧柚園,生產管理就是方便!”

  近年來,梁平區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打造多跨應用場景,數字農業正“慧”就和美鄉村新圖景。

  “一張圖”搞定5000畝柚園

  龍灘村是梁平柚的發源地,有標準化柚園5000余畝,百年以上柚樹2000余株,50年以上柚樹1萬余株。

  “過去管理柚樹費勁兒,整天都在柚園跑。”張文輝告訴筆者,柚園涉及種植大戶20余戶、柚農600余戶,要實現柚子統一生產、管理、銷售難度不小。

  “有了這個‘新農具’就輕松多了。”張文輝口中的“新農具”指的就是“梁平柚產業一張圖”。這張圖包括梁平柚生產、服務、加工、銷售四個方面,展示了全區梁平柚種植面積、產量、大戶種植、農戶種植情況;社會化服務組織個數、常年服務面積、主要服務環節;加工產品種類、產值情況;每年銷售進展、銷售區域以及當前各地區銷售額及均價等情況。

  筆者在現場看到,柚園的關鍵位置安裝有氣象監測、土壤監測、物聯網閥門、視頻監控等設備,幫助農戶了解園內溫度、濕度、降雨量、光照強度等數值。在農事管理板塊,每年由村集體制定農事計劃指導農戶種植,先設定農事任務事項、約定任務時間,由村委會督促農事任務按時完成,實現標準化、精細化種植。

  “以前在生產管理技術方面,稍不注意就走了樣兒。”張文輝說,現在有了數字柚園大數據平臺輔助農戶進行管理,實現了遠程監測、智能灌溉、銷售追溯。今后,平臺還會發展“柚產業大腦”,引入智能算法、模型構建等技術,打造集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數字化農業平臺。

  數字工廠里種菜養魚

  1月3日,位于梁平區金帶街道的重慶數谷農場,室外溫度13℃,室內植物燈光工場里,平均溫度穩定在25℃,種著小白菜、生菜等葉菜類蔬菜。

  “植物燈光工場是24小時恒溫控濕,生長光源是植物生長補光燈,會根據植物生長每個時期不同的需要自動調節。”重慶數谷農場副總經理王辰新介紹,把控這一切的就是數谷農場的“智慧大腦”智聯總控中心。農場內的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實時監測數據都在這里匯總,工作人員通過電腦可24小時在線觀察農作物生長狀況,調控溫度、濕度、照明等生態環境數據,“只要設置農作物生長環境的自動運行模式,所需的光照、水肥等都會按需自動處理。”

  在400余畝番茄工場,兩三名工人在進行日常管護。他們告訴筆者,番茄幼苗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通過傳感器進行檢測,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可自動適時輸送營養液。

  就在數谷農場一旁,全市首個魚菜共生數字工廠于2023年2月建成投用。筆者看到,這個工廠用循環水養殖,水質傳感器精準監測預警、自動投餌、自動捕撈分級,補水、投飼、供氧、溫控、糞污處理等各環節全程智能化。

  “工廠節約了土地、水資源和肥料。”魚菜共生數字工廠總工程師王玉海告訴筆者,這里魚類養殖密度每立方米達50到60公斤,養殖量是傳統養魚的10倍,處理后的養殖尾水還可以種植蔬菜。魚菜共生數字工廠占地不足8000平方米,卻可年產綠色蔬菜50噸、加州鱸魚180噸,年創收600萬元左右。

  2023年9月,魚菜共生數字工廠第一批鮮活鱸魚出廠,在重慶中心城區的農貿市場大受歡迎。

  傳統漁村轉型智慧漁場

  現在,魚菜共生數字工廠種養模式正在逐步推廣。就在梁平區禮讓鎮,川西漁村采用相同技術原理建起了低投入、易推廣魚菜共生微工廠。

  “川西漁村的智慧漁業起步較早。”禮讓鎮黨委書記汪建祥介紹,川西漁村主要包括禮讓鎮川西村、同河村、民中村,明達鎮字庫村、紅八村和仁賢街道長龍村,10多年來累計培育新型漁業經營主體100余個,流轉土地1萬余畝,建成集良種繁育、養殖加工、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現代漁業園,“早在2015年,川西漁村就成立了三峽庫區生態漁場自動恒溫孵化中心。”

  據介紹,該中心的自動加熱恒溫設備、微粒機等實現孵化用水自動恒溫、循環利用;同時運用智慧漁業管理系統,通過裝配水溫、溶解氧、pH值、氨氮、亞硝酸鹽、重量等智能傳感系統,對流水養殖槽道實時自動監測水質、自動增氧、自動精準投料。

  “這樣養殖的魚環保生態,魚肉無泥腥味,味道更鮮美。”梁平區跑道魚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潘傳均說,智能化養魚折合畝產量約3000公斤、畝產值約4.5萬元,價格較傳統魚每公斤高出1元左右。

  嘗到智慧養魚甜頭,梁平區正推進實施川西村智慧漁場建設項目,在漁場養殖基地中布設大量物聯網設備,實時觀測、獲取水質、水溫等數據,推動漁情信息采集常態化,推進數據和信息整合共享,形成梁平區智慧漁業養殖標準。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