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公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2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主題,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主線,對2024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重要引領,關鍵是準確把握“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堅持人民立場,緊緊圍繞農民需求謀事;堅持穩扎穩打,自始至終求真務實干事;堅持久久為功,保持定力一以貫之抓實。
研讀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共六個部分28條,從工作部署上看,聚焦三大重點:“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
首先說“兩確保”。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上,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對產糧大縣來說,有一些利好政策。文件提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加大對產糧大縣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適當提高中央和省級投資補助水平,取消各地對產糧大縣資金配套要求”。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上,重點是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持續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強化幫扶產業分類指導,鞏固一批、升級一批、盤活一批、調整一批,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穩定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將脫貧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政策,優化調整至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
其次看“三提升”。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文件強調“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上,要求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在提升鄉村建設水平上,提出要增強鄉村規劃引領效能,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在提升鄉村治理上,重點是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繁榮農村文化,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建設平安鄉村。
再看“兩強化”。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是突出應用導向,優化工作機制,努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塑造新動能,依靠農村改革創新激發新活力。要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持續壯大鄉村富民產業,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農民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當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期,三農工作肩負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