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新型農村社區拔地而起、一條條鄉村道路縱橫交錯、一項項特色產業強村富民……在湖南婁底經開區的熱土上,一幅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鋪開。
婁底經開區是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城區發展的后花園,下轄漣濱、大埠橋2個街道辦事處,現有農業村13個、農村戶籍人口1.6萬余人。近年來,婁底經開區依托園區區位和產業優勢,因地制宜,扎實推進以電力科技產業為龍頭的勞務經濟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與園區發展同頻共振,正朝著“產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目標闊步前行。
產業更有奔頭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婁底經開區依托大埠橋街道以勞務輸出為主的鄉鎮電力施工傳統產業,分析最新電力科技產業發展趨勢,制訂了《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力科技產業發展規劃》,創新“總部+企業+農民”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埠橋有“電建湘軍之鄉”美譽,街道以轄區部分電建企業正式入駐中陽生態電力科技谷為契機,以湘江電力、湘中輸變電等知名企業為帶動,持續引導、培育輸變電安裝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去年產值達300億元,稅收突破10億元,不僅帶動了轄區群眾就業創業,而且使“電建湘軍”的品牌更亮、競爭力更強。
婁底經開區還承建了國內投資最大和難度最高的“淮寧滬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西非地區規模最大的水電站———蘇布雷水電站輸變電工程等世界級項目。積極推動電力工程企業向制造業實體轉型,打造電力緊固件、鏈接件、桿塔、樁機等設備生產基地,電力打樁錘等系列高端產品遠銷美國、阿根廷等10多個國家。積極扶持創建協會、商會等產業自治組織,搭建融資、培訓、研發、人力支撐平臺,電力工程企業協會成為省級行業協會。組織企業參與制訂國家行業標準14項、省級行業標準1項,助力企業取得電力工程總承包一級、電力承裝一級等行業最高資質,搶占全國30多個省區市市場,成功開拓非洲市場。支持創辦婁底市輸變電職業培訓學校,啟動經開區電力科技職教城建設,發布技能型人才新政二十條,做到“培訓一個、就業一人、致富一家”,吸納帶動全區及周邊縣市從業人數3萬余人。按照3A級工業景區標準,投資30億元打造“中國·中陽生態電力科技谷”,一期建設多功能總部經濟大樓和22棟多層標準廠房,搭建起集總部、研發、生產、展示于一體的、全國一流的電力科技“產業洼地”。
力促婁商回歸和返鄉創業。“85后”李旋2010年從西安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專業畢業后,先后進入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中國華能集團工作,年薪達到40萬元。然而,出于對家鄉和親人的眷念,加上母親身患重病需要照顧,2018年,他毅然放棄優厚待遇,選擇返鄉創業。李旋與人合資創辦了湘軍電力服務有限公司,經歷了創業初期合伙人退股、資金斷流、業務開拓受阻等瓶頸后,他終于將企業帶上正軌,從最初三五人的“家庭小作坊”做到員工150多人、納稅近1000萬元的綜合型企業。據不完全統計,他的企業已累計培訓電力技術人才1000余名,通過教會技能,輸送到相應企業工作,以“一家帶一家”“一個帶更多”的方式,造福桑梓鄉鄰。像李旋一樣懷揣夢想返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的成功人士,在婁底經開區還有很多,他們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農民更有勁頭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農民群眾既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必須把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去。
“全域共富”在婁底經開區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以實際行動全力奮戰“三生三宜經濟強區和濱水新城”的具體實踐。
大埠橋街道全力抓好“三農”工作,以“三湘護農”專項行動為契機,全面開展“非農化”“非糧化”及耕地拋荒整治,推動耕地復耕和早晚稻生產,全力實施糧食生產示范片區建設,推進鄉村振興。西陽村在引進蔡德龍博士和富硅自然農業技術有限公司運用硅肥技術試種試播的基礎上,流轉土地推廣種植硅肥水稻、硅肥辣椒等,實現了科技興農。通過街道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近2年的培育跟蹤、種植實踐,硅肥技術的運用,對于促進水稻分蘗抽穗和灌漿結實、減少病蟲害、抗旱抗倒伏有明顯成效,稻谷畝產量較之前高出15%。稻谷經過專業重金屬檢測,汞、鎘、鉛等含量的檢出限量僅到標準值的10%,種出了綠色生態高品質大米。2023年11月9日,街道專門舉辦富硅農業晚稻豐收節,展示農民豐收成果,干部群眾歡聚一堂,共慶豐收、共享喜悅。
大埠橋街道華勝村堅持以做大做強文旅產業為抓手,全面推進村容村貌美化工程、和美屋場建設,更好地建設優質濕地公園,加快構建溫泉康養中心,全力打造集生產、營銷、服務于一體的無污染水產產業鏈,推動建立龍蝦養殖基地和釣魚、釣蝦基地,并成功促成天趣茶業公司追加投資20萬元,在該村流轉土地300余畝,推動茶葉產業更好發展。現在,產業興旺的華勝村年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和幸福感節節攀升。通過落實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行動”,街道18個村(社區)經營性收入均超過10萬元。
漣濱街道西坪村發揮地理優勢,通過建設標準化廠房整體出租,發展“房東經濟”,實現村集體經濟“自主造血”,每年創收45萬元左右。村里還通過出資入股參與企業分紅、開發農業項目等為村集體經濟增收。太保社區積極與園區企業合作做強村集體經濟。計劃把流經西坪村、冠曹村、太保居委會、高車居委會、九侖居委會、澄清居委會的高登河整體打造成“農業公園”,建成產業研學基地。目前已在“高登河工農融合發展示范區”建成“月季長廊”。冠曹村把荒廢的248畝黃桃基地和葡萄園基地復耕,統一承租給本地種糧大戶,并將其建設成高標準良田,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剩余的土地,村里計劃引進優質的農業公司整體流轉,以入股分紅的方式壯大村集體經濟。
農村更有看頭
一灣碧水映村景,詩意風光迎面來。冬日午后,走進婁底經開區新型農村社區,莊戶庭院干凈漂亮,田畦菜園排列整齊,鄉村道路平坦寬闊,文化墻內涵豐富……開窗見綠、推門進園已然成為村民的幸福標配。
大埠橋有青蔥玉翠的烏石峰,碧波蕩漾的漣水河,名譽海內外的陶龕學校,百年洗禮的春元中學,涵養生態的華勝濕地公園,產景結合的白鷺山莊,宜采摘垂釣的美麗村莊。
中陽村企業家曹連良返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全村80%以上的家庭進入電力科技行業,走上了共同致富道路。華勝村電力科技企業家曹建主動捐錢獻策,支持家鄉“和美屋場”、農村公路、人居環境整治等建設,推動華勝濕地公園開發。在婁底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的號召和積極推動下,一大批以電力科技企業家為核心的鄉賢理事會迅速組建,為家鄉建設獻計出力。近年來,企業家們累計捐款超400萬元,建設了一批村級硬化、綠化、亮化工程,助力創建了一批“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湖南省旅游名村”“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宜業宜居和美鄉村建設初顯成效。
“村里這幾年變化很大,原來坑洼不平的垃圾場改造成了小廣場,大小村路也都硬化平整,下地干活、走街串巷又方便又干凈。”正在整理小菜地的村民劉女士說,“眼瞅著村里變得這么好,我是打心眼里高興。”
美好生活人人向往,美麗環境人人憧憬。近兩年,漣濱街道西坪村因地制宜打造3處和美屋場,著力打造和美幸福村莊。陳家組和美屋場以“黨建帶家建、黨風促家風”為主題,將組內380米主干道路兩側23戶庭院進行提質,把各戶的菜地進行規整,增加130米生態游步道;常樂組和美屋場以上頭塘為中心,圍繞22戶庭院進行提質建設,將污水塘填平整成水泥廣場,在廣場安裝上健身器材,供群眾跳舞、健身以及小孩游玩。與西坪村毗鄰的太保居委會也打造了和美屋場。居住在這里的群眾勞作累了、困了,就可以在屋場的“月季長廊”打個盹,鄰里間可以在屋場小聚話家常。當然,最有特色的還是坐落在屋場中心的“百姓大舞臺”。2023年,居委會打造的慶“七一”主題晚會就吸引了數百人觀看,現場笑聲、掌聲、鑼鼓聲不斷,一派祥和。漣濱街道全面算好生態環保大賬、長遠發展綜合賬,以務實之為不斷擦亮生態底色,把創建清清爽爽、干干凈凈和美屋場作為和美鄉村的點綴,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向好,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漣濱街道以屋場為陣地,以“屋場會”為載體,干部群眾共聚一堂,商談村事,集思廣益,共話發展,基本實現村里的難事、群眾的煩心事“屋場會”上解決。和美屋場打開了鄉村“和美生活”大門。
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婁底經開區一步一個腳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穩健。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