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千家萬戶。
黨的二十大作出建設農業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將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納入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重要內容。江蘇省南通市以全域綠色化為目標,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以全程標準化和可追溯化為方向,堅持按標生產、溯源管理,以“一融兩提升”為手段,推進“網格化+精準監管”,推動高質量“管出來”、高品質“產出來”,全力保障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田頭“管家”,護航農產品質量安全
騎電動車到老鄉的菜地里,查看蔬菜長勢和用藥情況,采摘蔬菜樣本并做好記錄,第一時間將樣本交到鎮里的監管站……這是海安市白甸鎮官垛村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錢小強的工作日常。“每個成熟期上市的農產品,經檢測合格才能運往市場,不合格產品堅決不出種植基地。”他說,自從做了協管員,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鍵要從生產環節抓起,從田間地頭管起。像錢小強這樣的村協管員,遍布南通所有鄉鎮,他們每天都在田頭奔忙,組成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中最基礎的一環,在實施“從田頭到餐桌”全程監管、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南通市深化“網格化+精準監管”,推進監管融入社會網格化治理體系,建立“層層負責、網格到底、責任到人、全面覆蓋”的縣(市、區)、鄉鎮、行政村及村民小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形成了“主體在縣、管理到鎮、落實到村、延伸到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格局。率先出臺《關于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融入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把鎮、村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利用村(社區)已建立的綜合網格,充分發揮基層網格長(員)隊伍“來自群眾、貼近群眾、熟悉群眾”的優勢,確保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人干、有人管、管到位、提質效,全力打通安全監管工作“最后一公里”。
“各地都基本配全配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四員’,即鎮監管員、村協管員、村組網格巡查員和社會監督員,護航‘舌尖’安全。”南通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夏沛霖介紹,南通市每個涉農村配備1名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村協管員,為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各地拿出專項資金、制定相關考核管理辦法,按要求開展巡查監管、政策宣貫、風險排查等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鄉鎮農(畜、水)產品監管員283名、協管員1472人。今年以來,全市鄉鎮監管員、村級協管員(信息員)開展日常監管巡查2.41萬家次、抽檢產品1.89萬批次、發現上報處理問題900多個、轉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26件。
入網監管,讓農產品“來有影去有蹤”
南通市區盒馬超市星光耀店,市民徐女士拿著手機對本地蔬菜外包裝上的承諾達標合格證二維碼掃了一掃,屏幕上立刻顯示出該產品的生產產地、生產過程和生產主體等信息。“老百姓最關心吃得安全不安全,有了這個合格證,手機一掃就能知道來源,方便又放心。”徐女士說。
走進通州區東社鎮江蘇景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羽衣甘藍種植大棚,半空中懸掛著不少粘貼板,上面粘了不少小蟲子。“這是采用物理方式防蟲害,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景瑞農業質量經理薛培培介紹。
作為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的原料供應商,景瑞農業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從蔬菜種植期間就開始進行質量監管,確保健兒們的飲食健康。“我們提高檢測標準,采用膠體金免疫檢測技術檢測農殘,還增加檢測蔬菜生產加工車間里水質、空氣的微生物含量以及農產品是否含有諾如病毒等。”景瑞農業負責人曹冬梅說,他們還實行農產品全流程溯源,只要掃描產品包裝上的合格證二維碼,商品種植時間、成長進度、采摘時間等信息一一呈現。
為實現食用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南通市積極探索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與產地準出銜接機制,率先在全省將合格證和“一票通”、追溯碼捆綁推行,實施“一證一票一碼”全程追溯模式。一證,即每個品種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附在產品最小包裝單元上;一票,即每個批次食品安全“一票通”溯源單,匯集每個批次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信息,隨貨同行;一碼,即二維碼,打印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或“一票通”溯源單上,掃碼可顯示相應溯源信息。今年以來,全市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已出具承諾達標合格證1756萬張、“一票通”溯源單660余萬張。
南通市創新實施“萬戶管控、千戶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能力提升工程,計劃用兩到三年的時間,發展1萬家以上質量管控主體、1000家以上質量追溯示范主體,高質量落實好“入網監管”要求,推動全過程質量安全規范、全區域綠色標準生產、全鏈條可追溯管理,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目前,南通市已有2.3萬多戶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納入江蘇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實現規模主體日常監管、產品質量追溯、生產經營檔案電子化管理,助力實現農產品“來有影去有蹤”。
綠色興農,把南通產品變成南通品牌
大米、狼山雞、青蠶豆、香堂芋……這些耳熟能詳的優質農產品,承載著百姓“舌尖上的向往”。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正在持續增加,如今不僅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
2023年9月23日,“率鮮進滬”2023南通名優農產品上海展上,啟東恒富隆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展位前,前來購買青毛豆的人絡繹不絕。“這個毛豆比我在這邊市場上買的好吃,我昨天買回去家里人都說好,今天又來了。”上海市民丁阿姨贊不絕口。
“這是我們的‘國綠標’大豆,從品種選擇、種子處理、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到采收、儲藏等環節,都按照‘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要求,開展規范化標準化綠色化生產,保證大豆從落種到收獲的全程可控與質量安全。”啟東恒富隆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斌說。
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是健康安全的代名詞。近年來,南通市踐行“綠色興農”“質量興農”發展理念,引導企業嚴格落實質量安全要求,將綠色生態作為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重點,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推動“南通產品”向“南通品牌”轉變。截至目前,南通市建成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151個、綠色蔬菜生產基地150個,綠優比重達75%。
2019年8月,南通市啟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工作;2021年2月,成功獲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試點單位;前不久,順利通過省專家組高標準評估驗收。“農產品質量安全永遠在路上,我們要堅決守牢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南通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敢表示。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