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臺農林秀瑩:扎根建寧林間20年
時間:2024-04-25 09:37:06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肖曉敏 饒麗英 字號:【

  2月28日,走進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口鎮高圳村天一油茶專業合作社的良種油茶苗圃場里,一株株油茶苗長勢良好。工人們分工協作,挖掘、打包、裝運油茶苗,前來購買的種植戶也在幫忙,現場一派繁忙,十分熱鬧。

  “之前在臺灣的時候,我爸爸就一直鼓勵我到大陸發展。”林秀瑩告訴筆者,他的家族自祖輩便開始在臺灣種植黃花菜和油茶,考慮到建寧這邊自然條件比較優越,他也想來試試,沒想到一試就是20多年。

  “我來的時候39歲,今年61歲了,建寧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林秀瑩和妻子尤碧云20多年來扎根建寧,齊心協力,在林間“淘金”,從種植黃花菜,到發展茶花盆景,打造千畝茶花園,再到培育高產油茶苗,帶動周邊村民種植油茶,實現了農業創業的夢想。

  念好套種“致富經”

  2002年,林秀瑩在朋友的介紹下,懷著夢想來到建寧縣,尋找事業的“第二春”。他在溪口鎮高圳村承包了1300畝山地,開始種植臺灣黃花菜。

  “從我爺爺輩就開始種植,我來這邊,發揮建寧的土地、人力等方面的優勢,把它壯大。”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他開始種植早、晚熟黃花菜,建設保鮮廠房,年產黃花菜30多萬公斤,產品大部分銷往臺灣。

  在建寧扎根經營農業的同時,林秀瑩也遇上了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寧武勝。

  2008年,建寧縣遭受了57年一遇的冰凍災害,大部分林木損毀嚴重。2009年,寧武勝和伙伴們合資,創辦了天一油茶專業合作社,種植油茶。

  偶然間,寧武勝與林秀瑩交流,告知自己面臨最大的困難:缺乏技術。剛開始,在新開墾的山地種植,沒有植被保持水土,加上夏季太陽直射,土壤缺乏水分,油茶苗大量死亡。第一次引進的3萬株油茶苗,損失了60%多。

  林秀瑩說,自己家鄉就有黃花菜和油茶套種的經驗,效果很不錯。2010年4月,林秀瑩與寧武勝合作,嘗試在油茶林里套種黃花菜。

  “黃花菜和油茶生長方向不同,一個是向旁邊伸展,一個是垂直生長,在吸取養分上沖突不大。種了黃花菜也能為油茶保持水分。”林秀瑩介紹,黃花菜采收時間為6月、9月,油茶采摘時間為10月份,兩者并不沖突。

  “每畝地種植油茶,收入有3500元人民幣,現在油茶樹下套種黃花菜,又可增加收入7000多元人民幣。”林秀瑩的合作人寧武勝向筆者介紹,套種后的油茶,成活率由原來的30%至40%提高到90%,還能增加農戶的收入。

  林秀瑩和寧武勝在8000多畝油茶林里套種黃花菜,清爽的油茶樹蔭下,“種”出了一片片商機。

  老油茶樹綻“新顏”

  白寶塔、鶴頂紅、碧血丹心、雪霸大尖山……眼下,正是茶花“鬧春”迎客來的好光景,走進建寧縣天寶花卉家庭農場,漫山遍野的茶花競相怒放。

  林秀瑩從小就喜歡茶花,他和妻子曾管理過50多畝、800多個品種的茶花基地。

  一個偶然的機會,林秀瑩得知村民老王想開山種植黃花梨,但是山上還有200多棵茶樹和其他植被沒有清除,讓他很苦惱。

  老王說,如果砍樹,賣到城里燒制木炭,每噸只能賣300多元,請挖掘機清理植被,每小時要200多元,很不劃算。

  “這么大的油茶樹,都是寶貝,砍了太可惜。”經過一番溝通,兩人達成協議:山上的植被由林秀瑩幫助清理,老茶樹歸林秀瑩所有。

  “油茶樹造氧,茶花可觀賞,油茶油的市場很大,可以說油茶樹渾身都是寶。”林秀瑩對挖回的油茶樹精心照料,嫁接臺灣茶花品種,真的開出了鮮艷的花朵。

  建寧的油茶林多為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種植,缺少技術管理,效益不高。

  針對這一情況,林秀瑩提議采用臺灣的苗木嫁接技術,用老油茶樹嫁接觀賞型茶花,讓老樹發新芽,從而“變廢為寶”。

  寧武勝聽了林秀瑩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培育觀賞茶花盆景。

  2013年,他們投資成立了天寶花卉家庭農場,通過林秀瑩的牽線搭橋,農場從臺灣引進260多個優質茶花品種,又陸續從各地收集100多個珍貴的茶花品種,培育了2000多棵茶花大苗,打造了千畝茶花園。

  “老茶樹開新花,既有經濟價值,也有生態效益。”林秀瑩說,嫁接后以成型的茶花大苗出售,每棵售價可達上萬元。一畝老油茶林能嫁接二三十株茶花大苗,從而帶來30多萬元產值。

  林秀瑩在建寧發展農業過程中,通過引進和改良種植技術,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種植模式。目前,應用這種種植模式,林秀瑩已經在四川、貴州等其他省份建立了5-6個種植基地,每年收入突破百萬。

  聯手做大油茶產業

  起砧、削穗、削砧、嵌穗、包扎……除了照看農場里的茶花,林秀瑩還要經常去天一油茶專業合作社基地,指導社員們按標準選擇芽苞、規范嫁接。

  經過精心管護,棵棵油茶苗蒼翠挺拔。“現在,正是油茶苗木嫁接的好時節,我們正忙著出售油茶苗。”林秀瑩說,種植油茶樹的收益期長,一棵油茶樹能掛果40年以上,一次投入,兩代人受益。

  林秀瑩在建寧農業種植摸索取得初步成功后,入股天一油茶專業合作社,提供種苗和種植技術,另外40%的股份由100多戶農民分配,以“臺企+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做強做大油茶產業。

  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村民鄧興華除了自家的幾畝山地入股,平時還到農場務工,既當員工又當股東。一年下來,除了種油茶,他還能從農場和合作社分紅中收入2萬多元。

  入了社,一批種植戶首先嘗到甜頭。“油茶苗種下后,預計5年可掛果。進入豐產期,每畝油茶可產山茶油40-50公斤,按100元/公斤價格計算,每畝毛收入可達四五千元。”當地村民謝重延說,他家種了大概七八畝油茶,一年的收入4萬元,不僅能拿到優質的油茶種苗,還能得到免費的技術指導和培訓,產量和收入都實現了大幅提升。

  此外,合作社還與村民簽訂種植與收購合同,按高于市場價的保底價回購樹苗,或收購成熟后的油茶青果,為大家的收益提供了保障。

  目前,合作社吸納成員112戶,帶動農戶500多戶,帶動農戶人均增收4000多元,按照種苗出圃的數量,帶動周邊村民種植油茶面積超過10萬畝。

  如今,合作社可年均培育、出圃優良油茶苗40至50多萬株,基地常年聘請近20名工人務工,最為繁忙的就是嫁接油茶苗和油茶果采摘的時候,工人需求量可達200余人。

  林秀瑩說,他們培育出來的油茶苗,品種產量高、含油率高、油質好,進入盛果期后,每畝鮮果產量與以前的老樹種相較,增加了四五倍。

  木秀于林,千山一碧,翠瑩瑩。建寧這片樂土,是林秀瑩夢想長大的地方,他說:“希望臺灣想做農業的創業者,可以來這邊,在大陸安居樂業,與大陸發展同頻共振、共享機遇。”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