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塊、漂燙、烘干……近日,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農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一個個黃澄澄的南瓜被現代化設備“吃進肚中”,變成一條條出口韓國的南瓜干。
“車間每天都要加工鮮品南瓜120噸左右。” 織金縣農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愛生告訴筆者,“今年以來,由于出口訂單多,生產線滿負荷運轉。”
從鮮食南瓜到深加工,通過深加工,小南瓜“鏈”上精深加工后,做成了跨國大買賣,填補了多年來貴州省南瓜產業精深加工和出口空白,還帶動當地2萬多戶、8萬農民持續增收。
農產品精深加工一頭連著農業、農村,一頭連著工業、市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畢節市把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作為農業發展的主引擎,全力做好“農頭工尾”“糧頭食尾”增值大文章,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有效延伸農業產業鏈,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促進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精深加工,讓土特產變“潮流單品”
畢節地處烏蒙山腹地,西鄰云南,北接四川,是烏江、北盤江、赤水河發源地,得享大自然厚愛,“山珍”琳瑯滿目。良好的資源稟賦和農業基礎,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走進赫章野馬川工業園區赫章縣農特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標準化生產線、冷庫等設施一應俱全。來自大山深處的優質核桃,經過破殼取仁、研磨萃取、凈化殺菌等多道嚴謹的工序和嚴密精準的檢測后,變成口感綿純、唇齒留香的核桃乳。
“我們目前有核桃油、核桃糖、核桃粉等系列產品,口感上佳,加上可樂豬的系列研發產品,今年預計產值達6000萬元。”公司負責人孟超介紹說。
目前,赫章縣有生產核桃乳、核桃糖、核桃工藝品、核桃油等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企業近60家,年產值達5億元。
開發“土特產”多種功能、深挖農業多元價值,畢節市用深加工這把“金鑰匙”打開了農產品的市場大門,讓一款款系列“土特產+”成為火熱潮品。
在威寧自治縣,經過多道工序,一個個蘋果被加工成果汁飲料、果干和果醬等產品,提升產業附加值,帶動威寧自治縣經濟發展;在納雍,一只只“滾山雞”按照消費者需求,變成了廣式辣雞、雞肉松、鹵雞、竹蓀雞湯等10余款產品,身價翻了10倍;在七星關區,藏在深閨的維C之王-刺梨“牽手”廣藥集團王老吉藥業后,推出了刺梨飲料、潤喉糖、氣泡酒、果醋等產品,成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從多年前的“提籃小賣”、賣“農字號”“原字號”產品,到近年來全鏈條、新業態加快發展,畢節鄉村特色產業從發展產品向發展產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產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轉變,農業產業融合升級讓烏蒙大地唱響了增收“四季歌”。
培育龍頭,產業輻射帶動能力顯著
如果說農產品深加工業是“全民廚房”,那么企業就是掌勺的“大廚”。近年來,在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加工由“初”轉“精”的過程中,畢節市注重培育龍頭企業,以此引領帶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集群發展。
烘干、選繭、煮繭、繅絲……在貴州納福瑞蠶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廠房里,工人們站在機器前,或操作機器,或挑選蠶繭,動作嫻熟。
“我們公司除了擁有生產絲線的車間,還擁有成衣廠和蠶絲被加工廠房,生產蠶絲被以及蠶絲加工成的床上用品、服裝等產品。”公司總經理鄧瑞式向筆者介紹說,目前,公司正在納雍積極打造蠶桑產業的全產業鏈條,已經開發出蠶絲、蠶絲被、服裝、桑葉茶等產品。
如今,在納雍,以貴州納福瑞蠶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帶動的蠶桑產業從桑樹的種植、蠶的養殖到蠶絲加工、成品銷售和品牌打造的產業鏈正在完善,不僅帶動納雍縣蠶桑產業發展,還輻射帶動了六盤水、安順、織金等周邊縣市的養蠶戶共同發展。
用工業化思維和理念謀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前,畢節農業加工企業擴建廠房、增加生產線,上規模、闖市場,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一馬當先闖出市場,農特產品市場開拓的步伐走得越發堅定。
今年以來,畢節市新建投產項目6個,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9家。同時,畢節市不斷強化政策落實,加強指導服務,采取財政資金獎補、信貸直通車支持等措施,扶持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已累計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69家。
為了烏蒙深處的農特產品能夠運出去,畢節大力實施倉儲物流冷鏈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建成農產品產地冷庫138個,建成市場冷庫277個,配備冷藏運輸車輛341臺,推動形成“1+9+N”冷鏈體系布局。
科技賦能,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產業鏈條向哪里延伸,精深加工如何破題,科技是關鍵變量。做好“頭部”農產品的特色化增值空間和“尾部”精深加工的增值文章,需向科技借力。
在畢節市大方經開區的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的精深加工新廠區內,機器高效運轉,天麻酒、天麻膠囊、天麻咀嚼片等各條無菌化、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
“我們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驅動為引領,與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貴州大學、貴州省農科院、畢節中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天麻育種、種植、產品開發等研究,在仿野生育種與種植、精深加工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總經理文平說,目前,公司生產的天麻膠囊享譽全國,年產能1.5億粒,保健酒天麻西洋參枸杞子酒,年產能300噸,其他天麻粉、天麻片、天麻脆片等天麻禮品系列產品,年產200噸以上。
科研創新是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對天麻精耕細作,如今,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從優”“從精”開拓天麻加工業新局面,建成2個初加工與精深加工廠房,配備自動化生產線2條,配備質檢中心、倉儲與物流基礎配套,帶動推廣仿野生天麻種植13000多畝,合作農戶1600多戶。
農產品從“田間”到“車間”再到“舌尖”,科技的身影無處不在,一家家加工企業產銷兩旺,是畢節堅持科技賦能、挖潛增效,激發農產品科技創新活力的生動縮影。
科技賦能讓延鏈補鏈強鏈效果凸顯,企業競爭力也得以增強,還帶動農民共富、品牌效應凸顯、市場前景廣闊等一系列良性連鎖反應。
產業“鏈”得牢,日子過得美。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天下誰人不識君”,畢節市一批批特色農產品在延鏈拓鏈強鏈的助力下,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強了產業,富了百姓。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