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南椰林下育種實驗基地茁壯成長的秧苗,到黑龍江萬畝沃野良田中轟鳴的收割機;從東海淺灘整齊碼放的魚排,到天山牧場慵懶吃草的牛羊;從幾毫米大小新一代自主研發的耳標芯片,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高標準農田……隨著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以下簡稱“信貸直通車”)大面積鋪展,農業經營主體一直以來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逐漸化解。工商銀行作為農業農村部戰略合作伙伴,通過“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的直通車服務模式,將信貸資金源源不斷注入涉農領域,更快更多更好地服務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截至2023年末,工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超4萬億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超2400億元。
以黨建引領為規劃圖,抓好統籌布局
工商銀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工作部署,聚焦主責主業,深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金融服務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以思想建設提高全行服務農業經營主體的責任意識、專業能力,切實為農業經營主體辦實事、解難題。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工商銀行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作為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具體體現,將服務好廣大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人民滿意銀行”的重要標準。總行和一級分行均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黨委中心組多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等,行領導多次批示、部署,要求抓好“信貸直通車”建設工作。全行鄉村振興條線積極挖掘“信貸直通車”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創新思路、完善舉措,扎實推進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取得務實成效。二是加強思想建設。在全行深入開展主題教育過程中,將鄉村振興作為重要課題加強研究、部署和落實,把鄉村振興政策的貫徹落地與推動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創新實踐相結合,把金融為民的宗旨意識與服務農業經營主體的責任擔當相結合,通過全行培訓、專業會、服務案例等多種形式,持續凝聚全行服務鄉村振興的思想認識,全面提升全行對做好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的價值認同。三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聚焦農業經營主體小額、多頻、便捷的信貸資金需求,堅持問題導向,發揮好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數據共享作用,靶向施策、精準發力,進一步提升對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高素質農民、種養大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企業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能力。
以機制建設為任務書,做優頂層設計
工商銀行將“信貸直通車”作為推動“三農”金融服務的重要載體和完善一體化鄉村金融服務渠道的關鍵環節,依托“信貸直通車”暢通農業經營主體信息傳輸,自上而下系統化構筑聯動、合作、營銷和督導“四位一體”農業經營主體服務機制。
聯動機制方面,加強總行跨部門協同,制定印發《關于用好農業信貸直通車進一步拓展涉農普惠金融服務的通知》,從資源配置、系統支撐、考核評級等多方面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加強跨專業聯動,積極主動參與地方版建設,從上到下逐級對接當地農業主管部門、農擔公司、保險公司,加大涉農數據收集和應用,加強服務模式創新,推動“信貸直通車”高質量發展。合作機制方面,與農業農村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信貸直通車”作為全行服務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之一進行部署。加強與國家農擔聯盟的總對總合作,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推動各分行全面進入各省(區、市)“信貸直通車”重點支撐銀行名單,同向發力共同服務好轄內農業經營主體。營銷機制方面,依托工商銀行線上線下一體化鄉村金融服務渠道,整合振興卡、幸福存款、幸福理財、惠享服務等縣域專屬產品,推出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抓好關鍵農時、營銷旺季,開展“興農萬里行”“貸動振興、福到鄉村”等主題活動,在全行組建1100余支鄉村金融服務隊,走進行政村社、田間地頭,將優質金融服務送到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身邊。督導機制方面,充分發揮考核激勵作用,將“信貸直通車”作為專項考核納入全行鄉村振興績效考核范疇,加強業務監測和定期通報,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優評先重要依據,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激發金融服務熱情。
以模式創新為施工表,找準工作路徑
工商銀行聚焦“信貸直通車”服務功能,率先實現業務系統與“信貸直通車”平臺系統直連,第一時間開通“信貸直通車”銀行專屬申請通道,成功上線 “鄉村行”融智活動,創新推出“銀政合作”“工行專屬通道”“身份核驗+整村授信”“農業保險+信貸”和“銀行+農擔”等五大工作模式,積極打造具有工行特色的農業經營主體服務路徑。
“銀政合作”模式上,通過向農業農村部發起身份核驗,獲取農業保險等20多個數據字段,為信貸調查環節提供可信數據參考。如,工商銀行山東分行依托政務數據,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信貸服務。“工行專屬通道”模式上,在工銀“興農通”APP首頁部署專屬申請通道,實現客戶申貸信息直達業務系統。“身份核驗+整村授信”模式上,將“信貸直通車”與“整村授信”融合推進,實現兩類數據交叉驗證,提高農戶信息批量采集效率和精準度。“農業保險+信貸”模式上,對接中國人保等保險機構,滿足農險客戶信貸需求。如,內蒙古分行試點與保險公司合作,打通涉農保險數據應用,創新銀保直通車業務模式。“銀行+農擔”模式上,用好農業農村部“重點支撐銀行”制度,加強與各級農擔公司系統對接,積極獲取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申請信息。如,工商銀行重慶分行將銀擔系統信息進行直連,線上化、自動化推進“銀擔雙方盡調一次,客戶只跑一次”的工作流程落地,大大提升信貸服務便捷性、高效性。
以科技賦能為加速器,提升服務效能
工商銀行多方位精準對接“信貸直通車”平臺,發揮平臺科技與數據集成價值,融合實現業務系統與平臺數據有效互聯,貫穿新產品研發、新模型搭建、新渠道建設,牽引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服務鏈條換新提級,開創“一體化、數字化、開放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新局面。
一是強化數據支撐。工商銀行不斷優化農業“信貸直通車”平臺直連功能,積極獲取“信貸直通車”中的農業保險、補貼數據、政策身份等信息,持續豐富多源數據集成能力,沉淀涉農數據資產,加強數據在客戶精準畫像、交叉驗證判別、風險防控等環節的深度應用,支撐多方向、各層級數據對接及業務賦能。同時,充分運用涉農客戶信息采集專屬H5、平板電腦等移動端渠道的線上化批量采集功能,便捷化服務好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二是加強產品創新。依托“信貸直通車”核驗功能,推廣“種植e 貸”全線上普惠涉農融資模式,創新“農險數據+融資”小額授信模型,實現業務全線上、自動化,客戶“一觸即貸”。因地制宜打造區域特色涉農信貸場景,針對東西部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農村市場差異大的現狀,緊密結合“信貸直通車”平臺地方版建設,以數字化、信用化、小額化為方向,探索開發針對農業經營主體的“區域e貸”產品服務體系,全方位提升服務水平。
下一步,工商銀行將深化與農業農村部合作,以“信貸直通車”為載體,推動金融服務由城市向鄉村有效延伸,不斷增強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獲得感、滿意度,以金融之力推動農業強國建設,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中國工商銀行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