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播,農資先行。春季農忙的關鍵時節,也是農資產品銷售旺季和制售假冒偽劣農資行為的高發期。針對“忽悠團”進村兜售化肥、網絡違法銷售種子等突出問題,農業農村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啟動了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一粒種子、一袋化肥,都關系農民一年的口糧,也關系國家糧食安全。春播糧食產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糧食產量占主要口糧近四成,抓好春耕生產是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必須確保種子、肥料、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
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有力打擊震懾了違法犯罪活動,切實服務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維護了農民群眾合法權益。統計顯示,全國種子、農藥、獸藥、飼料抽檢合格率都在97%以上。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農資打假也不斷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當前,“忽悠團”進村兜售化肥和網絡違法銷售種子等突出問題,就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新情況。
所謂“忽悠團”,主要就是利用群眾喜愛低價產品的心理,以技術培訓、贈送禮品、廠家讓利等噱頭,騙取農戶信任,銷售偽劣農資,其套路眾多、隱蔽又極具蠱惑性,讓人防不勝防。有的以免費送農藥、免費收小麥等手段誘使農村群眾到現場開會,請“大專家”給群眾“洗腦”;有的打著“廠家直銷”“送貨下鄉”等名義,把低價偽劣產品賣到田間地頭……農村群眾多為老人和婦女,防范意識較差、法律意識淡薄,置身這些精心營造的騙局之中時,往往難以招架。此外,受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不同種子有不同種植生態適宜區。部分不法商家為了牟利,片面夸大品種優勢,故意隱瞞適宜種植區等信息。農民往往無法當下鑒別農資真偽,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現上當受騙時,已于事無補。
“忽悠團”為逃避監管,往往選擇比較偏遠的鄉鎮或兩省、兩縣交界處流竄作案。越區售種也多在互聯網上進行。這些都導致對其跟蹤打擊比較困難。
針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各地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務必堅持打早打小、露頭就打,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同時,也要積極做好宣傳教育,綜合施策。一方面,要持續推進農資打假宣傳下鄉進村,提升農民朋友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線上,可以用好微信群、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以通俗的語言、直觀的畫面,向農民推送農資購買知識、風險提示信息和假劣農資典型案例。線下,要用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公開農資典型案件,對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懾。多種宣傳手段相結合,普及農資識假辨假知識,引導農民合理購買、科學使用農資,增強質量意識和維權能力。
另一方面,要把基層干部群眾發動起來,構建群防群控機制。可以村“兩委”為依托,引導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和村級協管員等提高警惕性,主動發現、及時報告“忽悠團”行蹤,讓“忽悠團”無處藏身。
日前,農業農村部已部署開展“綠劍護糧安”執法行動,集中力量嚴厲打擊坑農害農、危害糧食安全違法行為。對農業生產使用量大的農資品種和群眾投訴舉報、違法案件發生較多的農資生產經營主體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一年之計在于春。打擊農資造假刻不容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