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河北樂亭縣:“三鏈”遞進催生新質生產力
時間:2024-05-17 10:31:37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鄭惠文 字號:【

  數字循環現代農業園區內,智能遙感設備正抓緊為鹽堿地拍攝“X光片”,制定“個性化”種植方案;智慧農場里,72穴育秧盤從電子播種機中穿梭而過,每個小格都被精準播入1粒種子;日光溫室的鮮桃已進入成熟期,生長信息盡在“掌”握……

  隨著“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穩步推進,近年來,傳統農業大縣——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正在大力重塑農業形態,加快推動“三鏈”交互遞進,在農業領域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

  鍛造創新鏈

  正值春耕春管關鍵期,走進樂亭縣數字循環現代農業園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型旋耕機等各類農機在田間穿梭往來。

  “聽老一輩人說以前春耕是‘鋤頭不停歇’,現在我們做到了農機不停歇。”園區90后工作人員魏明朝說。據了解,這里的農機全部配備北斗衛星定位裝置,能夠將地理位置、行駛狀態、速度、方向等數據,全部在園區指揮中心大屏鏈接顯示。

  “大屏上的這個移動紅點,就是正在旋耕作業的農機。”指揮中心工程師介紹,納入智慧平臺管理后,農機的運動和停放軌跡、作業畝數等參數都能進行實時監測。“不僅如此,機器還配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我們這些新手‘小白’也能輕松將地犁得更直、更松、更深。”魏明朝說。

  借助農機聯網、智慧操控,加上應用“北斗衛星定位+慣性導航”技術,該園區春耕作業精度可達±2.5厘米,有效種植面積提高5%到10%。

  除了眼下的“智慧春耕”,該園區的“智慧農業”模式,去年還曾被《焦點訪談》報道:僅5名90后工作人員便能輕松管理園區1550畝鹽堿地,且不到一年時間,土壤含鹽量就從3.5‰降至1‰左右。

  近年來,樂亭縣全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綜合能力,聚力破解智能裝備、生物質材料等關鍵技術難題、共性技術難題和“卡脖子”瓶頸問題,農業生產始終走在領域前沿。如今,全縣建有微型氣象站6座;16個育苗場使用全程自動化播種機、水肥一體化施肥機、高壓霧化打藥設備等;設施果菜智能化溫控儀使用面積達5萬畝;秸稈還田、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無人機打藥施肥、輔助駕駛(系統)設備等廣泛應用,全縣科技貢獻率在72%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提質產業鏈

  近日在樂亭縣設施桃認養發布儀式上,唐山市一家企業當場簽下234棵桃樹的認養協議。當天踴躍簽約的,還有另外23家企業。“我們村設施桃棚的7000棵桃樹全部實現認養,每畝地實現增收5000元。”新寨鎮香道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明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香道村棚桃認養基地凈面積33.1畝,基地棚室入口和通道均安裝了攝像頭、溫控裝置。認養者作為“云果農”可通過微信小程序 “樂亭認養”選擇意向桃棚填寫“認養申請”,認養棚室擁有專屬身份證和唯一標識代碼。認養后既可以在家通過手機遠程查看桃樹生長、結果的全過程,也可以到現場體驗疏花、采摘、裝箱等農事活動。

  作為久已聞名的“中國桃鄉”,“樂亭設施桃”品牌以44.95億元的區域品牌價值成功入選“全國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位居全省農業區域品牌價值榜首。通過“云端認養”等形式讓傳統農業“觸網上云”,整個過程既實現了農產品預售,使農產品不愁銷路,還大大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有效減輕生產者的種養風險,實現了種植、銷售及消費體驗的深度融合。

  據悉,未來樂亭縣將繼續推動認養桃農業的發展,同時深度打造“農業+互聯網”“農業+數據”“農業+旅游”“農業+會展”“農業+教育”“農業+體育”“農業+康養”“農業+文創”等新場景,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優配人才鏈

  現在正是大棚櫻桃成熟上市季節。然而早在去年11月份,樂亭丞起現代農業產業園棚室里的大櫻桃,就已按照香港客商的訂單需求陸續成熟,采收期遙遙領先于國內市場同類產品。

  “從春節前到6月份,每個月我們都會有新鮮櫻桃上市。”園區技術負責人艾治國研究試驗大棚設計、栽植密度、溫度等變量,突破了技術難點,使樂亭大櫻桃供應期大大延長。“以前過年吃的都是進口車厘子,現在春節前國產大櫻桃上市,是技術上的極大突破。”

  人才是農業創新的核心要素,樂亭格外重視優配人才鏈,廣泛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以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為主,組建一支100人的專家團隊,實行掛牌服務,通過掛職、蹲點等方式入駐100家生產基地,提供每周不少于2次長期技術服務支持。

  現階段,樂亭全年認定“省級鄉村工匠名師”2人,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2人、鄉村振興“頭雁”人才10人,培訓高素質農民146人,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組織各級各類農業適用技術培訓班137次以上,參訓農民達到1.2萬人次。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