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嚴根土,1967年出生,浙江衢州人,研究員。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抗逆育種課題組組長,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河南省第十三屆、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從事棉花遺傳育種工作32年,培育棉花品種28個,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與棉結緣,情系棉花遺傳育種
1992年,從浙江農業大學(現浙江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畢業后,嚴根土懷揣著對農業科研的熱情,加入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開始了他與棉花的不解之緣。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嚴根土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扎根“三農”的濃厚情懷,以及土地一樣的奉獻精神,精鉆棉花育種,一干就是一輩子。
“剛到所里的第一天,我們課題組組長張裕繁老師就把我帶到了地里,詳細介紹各個材料特征特性。”嚴根土回憶說。如同孩童入學的開筆啟智儀式一樣,這也正式開啟了他從事棉花育種的“追光”征程。
回顧在安陽縣白璧鎮老所部的工作和生活經歷,嚴根土感慨萬千,面對著陌生的環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他也曾沮喪和動搖過,但身邊譚聯望先生、蔡榮芳先生、黃禎茂先生等老一輩中棉所人展現出的“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勤于實踐、勇于創新”的“中棉所精神”深深感染了他。這些老一輩專家雖然已經榮獲了國家級榮譽,但他們仍然保持著樸素的作風,每天早出晚歸,全身心投入到棉花育種工作中。“先生們在地里一待就是一天,他們對每個棉花材料的特性都了如指掌,并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嚴根土說。在這些前輩的影響和激勵下,他逐漸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心系棉田,精益求精育良種
“勤下地、多觀察,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沉得下心來,耐得住寂寞,才能育出好品種。”這是嚴根土的育種心得。多年來,他也是這么堅持的。
無論是春寒料峭的早春,還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在棉田里常常能看到嚴根土的身影。夏季的棉田像個大蒸籠,他在棉田里一待就是幾個小時,完全地沉浸在棉花的世界中,即使汗水如雨,濕透了衣衫,他也毫不在意,認真地觀察育種材料,仔細地進行田間調查。
育種工作漫長且充滿挑戰,需要育種者具備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耐心,這其中的寂寞和挫折感令常人難以想象。嚴根土卻從中找到樂趣,享受與種子一同成長的過程。“既然選擇了棉花育種這條路就要堅持走下去。”嚴根土說。
從1992年入所工作,他帶領課題組成員研究了8000多份國內外育種材料,分析了從田間地頭得來的上千萬組數據,十年磨一劍,一直到2004年,嚴根土同時主持培育出了中棉所44、中棉所46、中棉所49等三個棉花品種。其中,多抗穩產棉花新品種中棉所49,實現了耐旱堿、大鈴和高衣分等性狀的協同改良,連續17年列為西北內陸棉區棉花品種區域試驗對照品種,推動了我國主產棉區品種的更新換代,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蓄勢待發有何懼,揚帆起航譜新篇。近幾年,針對我國棉花生產的新需求,嚴根土從未停下奮斗的腳步,重新創制親本材料,先后培育棉花新品種十幾個。其中,代表性品種為中棉9001。該品種皮棉較對照品種增產10.0%,纖維品質Ⅱ型,既適合我國新疆棉區種植,也適合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種植。“中棉9001在各個棉區都表現出優質、豐產,它的各項指標全面超過了中棉所49。”嚴根土自豪地說。
辛勤耕耘,換來累累碩果。從事棉花育種工作32年來,嚴根土先后主持培育了棉花新品種28個,不僅在國內贏得了廣泛贊譽,更跨越國界,獲得了中亞植棉國家的肯定,中棉所44、中棉所46、中棉所59等3個品種通過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的審定,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棉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嚴根土深知農業科研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服務生產。他不僅關注棉花品種本身,更關注品種的應用和推廣,總是站在棉農的角度思考,思考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棉花品種,思考如何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價值。在他看來,能做到政府喜歡、棉農喜歡、軋花廠喜歡的棉花品種,才能稱得上“大品種”。為了實現培育“大品種”這一目標,他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對接,深入軋花廠調研,與棉農面對面交流,了解生產需求。
嚴根土課題組的王寧博士提及一次在河南內黃縣與當地棉農的交流經歷。“有次我們和嚴老師去河南安陽內黃縣張莊村指導棉農生產,有位老鄉說你們所的嚴根土培育的品種好啊,產量高、品質好、還好管理。當時老鄉并不知道他旁邊站的專家就是嚴老師。”王寧博士回憶道,“嚴老師還特意詢問了那位老鄉棉花的種植情況,了解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耐心地一一解答。嚴老師總是這樣,無論在哪里,都心系棉農,關心他們的生產和生活。”
薪火相傳,弦更不輟育人才
嚴根土常說青年是科技發展的希望和未來,他們的成長需要時間和經驗。他將自己的積累傾囊相授,不遺余力地指導青年科研人員,耐心細致地解答他們的疑問,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幫助他們克服科研中的困難,做好傳幫帶。
嚴根土的工作態度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地感染著身邊的人。“從內地到新疆,可以說只要有棉花的地方都會有他的身影,也正是嚴老師這種求真務實、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對我而言,嚴老師不僅僅是領導、同事,更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在工作當中,他會把30多年積累的育種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們。作為榜樣,嚴老師一直在引領和激勵著我自己在棉花育種工作中不斷前行。”嚴根土課題組的石建斌博士說道。
在嚴根土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下,目前他的課題組已培養副研究員3名,培育工程所級人才1名,優秀博士后1名。
堅守初心,“中棉所精神”永傳承
作為一名棉花科研人員,嚴根土以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的精神,以科技興農為己任,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堅守著自己熱愛的棉花育種事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勤于實踐、勇于創新”的“中棉所精神”。他常說作為中棉所人,首先要求真務實,要多為棉農想想,他們需要什么;多為當地政府想想,我能為他做些什么;多為中棉所的未來想想,我能夠留下一點什么。正是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在棉花育種事業上一往無前,不斷追求卓越、取得突破。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