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黃花塘鎮蘆溝社區稻蝦養殖基地,有位“船娘”正撐著漁船幫助村民干農活,小小漁船在她的操控下行駛得又穩又準。
誰能想到,這位看似不起眼的“船娘”,曾經是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的操舵手?從廣袤無垠的藍色海洋到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從中國首位航母女舵手到扎根基層的社區書記,她一直在不同領域綻放著耀眼光芒。她就是黃花塘鎮蘆溝社區黨總支書記徐玲。
淮安姑娘操舵萬噸航母
八年軍旅生活塑造不屈“狠”勁
徐玲出生于紅色革命老區淮安市盱眙縣黃花塘鎮,2005年,18歲的徐玲從南京體育學院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海軍戰士。2010年8月,徐玲作為海軍首批女水兵登上了“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同年12月,她又被選拔登上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
憑著對操舵的熱愛和不服輸的韌勁兒,歷經無數次的培訓、考試、壓力測試,她成為了我國人民海軍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航母女操舵兵,駕駛萬噸航母在大海中劈波斬浪,參與并見證了中國航母多個歷史性瞬間:遼寧艦第一次試航、殲-15艦載機首次成功在遼寧艦上著艦……
和徐玲同時在海軍服役的楊曾,印象最深的就是國慶60周年閱兵前,部隊組建女兵方隊,徐玲經過層層選拔后成功入選,訓練時,她的腳后跟經常會磨出一層血泡,血泡磨破后和襪子粘連在一起,每次脫襪子的時候,連同腳后跟的皮一起撕下來,鉆心地疼。但徐玲硬是堅持了下來,閱兵式當天,楊曾在電視上一眼就認出了徐玲,激動地說道:“我為有這樣的戰友感到自豪!”
部隊的經歷塑造了徐玲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服輸的個性,這讓她即使后來離開了部隊,也一直保持著對工作的干勁和嚴謹認真的態度。徐玲說:“在部隊8年的生涯,我見證了中國海軍的強大,我個人也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
“轉戰”社區打開農產品銷路
“富民直播間”開辟鄉村致富路
2013年,徐玲退役,先后在盱眙縣海事處、縣交通局辦公室工作。按部就班、相對單一的辦公室工作,讓骨子里喜歡挑戰的徐玲“坐不住”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將目光投向了家鄉鄉村振興的熱土。軍人雷厲風行的作風讓徐玲說干就干,她很快通過村干部的培訓考試,將自己奮斗的“戰場”轉移到了社區。
2022年,徐玲擔任蘆溝社區黨總支書記,當下就面臨著當地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作為“新農人”的徐玲想到的辦法是網絡銷售。她擼起袖子,走上主播臺,一邊自己學習直播,一邊培養本村主播。村里原本愛打麻將的大嬸們,在她的帶動下,嘗試在直播間用方言介紹土特產,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在徐玲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蘆溝社區“富民直播間”年銷售額超500萬元。
2022年底,徐玲吸引到一家電商企業入駐蘆溝社區。她一方面幫助企業解決倉儲難、倉儲費貴等問題,從而吸引更多電商企業入駐;另一方面為當地村民提供倉儲打包、發貨等工作崗位,幫助村民再就業。蘆溝社區也因此探索出“村集體+國企+經營大戶”三方合作訂單模式,大大降低了農業規模經營風險,實現村民、村集體、經營大戶、國企四方互利共贏。一年時間,村集體收入增加20多萬,村民一畝地收入增加50元,蘆溝社區的“致富路”越走越順。
情系百姓化解千頭萬緒
竭心盡力只為打造幸福鄉村
基層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除了抓經濟、抓產業,日常工作中面臨的各種矛盾問題也非常復雜繁瑣,初來乍到的徐玲也經歷過不被居民認可的階段。一位居民的老房子墻體開裂,隨時有倒塌的風險,卻遲遲不肯搬遷;農房改造后,居民不適應無地可種的情況,便在社區的公共綠化帶種上了蔥和蒜……困難挑戰一個接著一個,民生訴求一樣接著一樣,這讓性格堅韌的徐玲也曾默默哭過鼻子。
但退縮逃避向來不是徐玲的風格,哭過以后,她依然斗志滿滿地挨家挨戶走訪,了解記錄村民的困難和需求。在她看來,讓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才是最重要的事。
當看到74歲的沈爺爺獨自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兩人的午飯只有白粥配咸菜時,徐玲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張羅著為村里的老人們開設了“暖心大食堂”,解決了老人們的吃飯問題。
蘆溝小區常住居民的生活用水管道老化、漏水嚴重,近3年多來遲遲得不到妥善解決,徐玲僅用3個多月就鋪設完成新管道。針對居民想種地的問題,徐玲從社區共用地中開辟出一個“共享菜園”,把地分給想種菜的居民,不僅讓他們吃上了放心的蔬菜,也保住了小區的綠化。
徐玲說:“鄉村振興,一個村居就是一艘‘艦’,我不信掌不好這個‘舵’。”在她日復一日的努力下,如今的蘆溝社區處處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景象。村里老人經常說,徐書記不光是接地氣,而且是屬于臉著地,用真心為他們服務。
從“海洋藍”到“田野綠”,從首位航母女舵手到鄉村振興帶頭人,變的只是環境和身份,不變的是徐玲不畏難、不服輸的軍人本色,還有她那顆永遠執著前進、永遠甘于奉獻的赤子之心。奮斗者可敬,進取者可欽,她以新時代女性形象勇敢立于時代潮頭,在角色轉換中書寫了不平凡的“她”力量。
(來源:江蘇城市頻道《江蘇最美人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