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氣候宜人,物產豐饒,農特產品種類繁多,涌現出永福高山茶、武平芙蓉李、杭晚蜜柚、武平綠茶等區域特色農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好山好水出好物,優質農產品是產出來,更是管出來的。民以食為天,食以質為先,為了打造這項“舌尖上的民生工程”,龍巖市始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緊緊圍繞質量興農工作總體部署,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連續多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99%以上。
強監管 筑牢安全“基石”
眼下正值蜜柚現花期。在上杭縣藍溪鎮老大背家庭農場,一簇簇白色柚花在綠葉的映襯下耀眼奪目,散發芬芳香氣。
“花期也是春管的關鍵期。要及時修剪過密枝葉,適度噴灑農藥,做好病蟲害防治,才能保障柚果品質。”藍溪鎮農產品質量網格監管員藍琴芳像往常一樣來到農場,指導農戶做好春季果園管護工作。
近年來,龍巖市大力推進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已基本建成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形成縣、鄉、村三級清晰完整的基層監管網絡,實現“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的基本要求,疏通基層監管末梢。截至目前,全市配備鄉鎮網格監管員301名、村級協管員1873名,實現涉農鄉鎮正常生產主體全覆蓋。
龍巖市還扎實推進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全市縣轄區全部組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并實現“雙認證”全覆蓋,做到省對市、市對縣農檢機構一對一結對幫扶全覆蓋,其中上杭縣獲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幫扶。
重監測 抓好產品質量關
4月8日早上7點鐘,龍巖東城市場蔬菜農殘檢測人員到各個攤點抽取蔬菜樣品,進行日常檢測。7時40分左右,16個蔬菜品種農殘檢測全部完畢,隨后檢測人員將檢測結果上報并在市場大門內的公示欄里公示,供市民監督。
排隱患、強保障,龍巖市著力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這一基礎性工作立竿見影、見實見效。
龍巖市充分發揮快檢“速測雷達”和定量監測“明察秋毫”作用,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道關口。目前,全市126個涉農鄉鎮全覆蓋配備農藥殘留膠體金免疫快檢成套設備140臺套,完成快檢16.94萬批次,完成定量監測樣品6400批次,達2.3批次/千人。
如今,從龍巖市走出的不少農產品都自帶“身份證”,只需用手機掃掃二維碼,農產品的品種產地、合格證明、生產日期等信息一目了然,這得益于“一品一碼”帶來的便利。
據介紹,依托福建省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與“一品一碼”追溯并行系統,龍巖市加快推動生產主體主動做到產品上市前承諾并賦碼,推動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截至目前,全市納入系統6932家,累計實現農產品源頭賦碼91萬批次,基本實現“市級每月、縣級每周、鄉鎮每天”線上巡查全覆蓋。值得一提的是,探索“疏堵結合,多舉措推進食用農產品雙證并行”,成功入選全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典型經驗。
創品牌 亮出強農“優質牌”
近日,在漳平市南洋鎮的千畝茶園里,茶農們正搶抓農時,加緊春季茶園生態管護,推動茶園綠色統防統治。
漳平水仙茶是南洋鎮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該鎮水仙茶種植面積超3.5萬畝,有茶農2300多戶,年產干茶5400噸,水仙茶全產業鏈產值超7億元。當地堅持綠色無公害發展理念,用“標準化尺子”抓生產,著力建設漳平水仙茶綠色標準化示范基地,推廣茶園生態改良、“以螨治螨”綠色防控等技術,推動水仙茶實現優質優價。
和漳平水仙茶一樣,福建省龍巖市諸多特色農產品都在“向綠”“向優”看齊。近年來,龍巖市嚴格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著力構建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監管執法、質量監測等體系,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全市7個縣(市、區)全部獲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其中上杭縣、武平縣獲評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級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136個,國際標準生產基地11個,省級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18個,成功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40個,漳平永福閩臺緣高山茶產銷專業合作社被列入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儲備項目。
為鞏固提升國家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效,龍巖市還分批選擇條件成熟的鄉鎮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明星鄉鎮”創建,對創建成功鄉鎮給予10萬元經費補助。目前,全市農業農村部門申報“福建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7個,“福建名牌農產品”9個,綠色食品136個,地理標志農產品23個,“綠色食品賦能永福高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品牌農業發展模式入選全國“三品一標”工作典型案例。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