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郡,魅力茶鄉。天賜蒼梧美,地道六堡茶。2023年廣西蒼梧六堡茶文化系統入選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六堡茶,因發源于蒼梧縣六堡鎮而得名。蒼梧縣通過塑造六堡小鎮、黑石山茶廠、黑石六堡茶源博園等茶文旅融合精品,開展“茶系瑤鄉情·六堡禮上賓”等活動,多渠道宣傳六堡茶的文化特色,推動茶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蒼梧縣依托豐富的六堡茶資源,將茶文旅元素融入茶產業的各個環節,推出茶文化體驗、茶船古道文化探訪等主題豐富的茶旅產品,發展了“茶旅+民宿”“茶旅+研學”“茶旅+康養”等多元茶旅業態;不斷加強六堡茶原產地核心區建設,精心打造六堡特色小鎮,并規劃建設從六堡鎮經梨埠鎮、木雙鎮至東安江、賀江直達西江的“茶船古道”休閑項目,進一步凸顯茶文化與旅游的多元融合。
目前,蒼梧縣正以六堡茶為紐帶,逐步繪就茶鄉新圖景,帶動產業融合發展,呈現出獨具魅力的茶鄉風情。
資源天成茶香遠
六堡茶,迄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在清朝嘉慶年間,就以其獨特的檳榔香味被列為貢茶,位列我國24種名茶之一。六堡茶素以“紅、濃、陳、醇”著稱,其色澤黑褐,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香氣陳醇,是廣西最具文化底蘊和康養價值的千年名茶之一。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千億元茶產業”宏偉藍圖,讓蒼梧縣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時機,該縣大力打造六堡茶產業核心優勢區,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為建設主體,引導和帶動廣大茶農開展茶園建設。
近年來,蒼梧縣緊緊圍繞自治區打造“千億元茶產業”和梧州市構建廣西茶產業“半壁江山”的戰略部署,發揮六堡茶原產地和核心產區的優勢,堅持規劃為先、項目為重、政策為大,從原產地、原種茶、原工藝三大優勢和茶苗、茶園、茶企、茶師、茶市、茶城六大關鍵環節著手,把六堡茶產業打造成為強農富縣的鄉村振興支柱產業。
“以前一門心思逃出大山,現在我是一名地道茶農。”趙靜連表示,現在村里有茶園、茶山,每家每戶都擴種茶園,同時還建起民宿,有自己的六堡茶展示廳。趙靜連是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一名95后種茶人,種植了400多畝六堡茶,十年來村子里巨大的改變,讓她下定決心留在家鄉發展。
曾經的山坪村是離鎮區最遠的瑤族村、貧困村。為了改變“嚇走外來媳婦、窮跑本地妹仔”的狀況,十多年前,黨的二十大代表、山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祝雪蘭決定帶動村民擴種六堡茶脫貧致富,她不僅把祖輩相傳的六堡茶制作技藝無償傳授給村民,還挨家挨戶引導村民用好手上的耕地改種茶樹。這些年,祝雪蘭發展壯大六堡茶產業的熱情還傳遞到了鄰近鎮村,蒼梧縣處處呈現一片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茶產業發展好光景。
漫步蒼梧縣六堡鎮,陣陣茶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六堡茶樹。據介紹,蒼梧縣大力推進做優培厚六堡茶產業規模、質量和品牌價值,現有茶園面積20.5萬畝,可采摘面積為10.5萬畝,2021年以來,新增種植面積10.5萬畝。2023年茶產量1.1萬噸,直接產值18.48億元,綜合產值達81.5億元。全縣獲食品生產許可茶企48家,茶葉專業合作社293家,帶動六堡茶產業從業人數6.5萬人,直接帶動2.1萬農戶(其中脫貧人口約2800多人)受益,2023年六堡茶核心區內茶農人均可支配收入2.15萬元,較該縣平均水平高出55%。
好客康養境自幽
在2024年梧州舉行的廣西文博旅游藝術活動周中,作為重頭戲之一的“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大灣區青年走進壯美廣西茶文化體驗暨“港澳青年看祖國(廣西專場)”主題活動,吸引了粵港澳和廣西四地的青年企業家、文化名人、詞曲作家、攝影家等50多名代表組團參加。在為期2天的廣西茶文化體驗首站之旅中,體驗團一行游覽六堡茶生態茶園、體驗學習六堡茶加工工藝、傾聽茶船古道故事、了解“僑銷茶”六堡茶與粵港澳地區的深厚淵源,收獲滿滿。
茶文化與旅游業的緊密結合,揭開了更多的產業圖景。蒼梧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負責人蘇奕柏表示,蒼梧縣依托六堡茶產業和深厚的茶文化,積極開發“茶旅+民宿”“茶旅+研學”“茶旅+康養”等“六堡茶+”文旅融合新業態,不斷豐富茶文旅業態,拓展茶文旅產業鏈條,打響茶文旅品牌,推動休閑康養目的地建設。
從“賣茶葉”到“賣風景”,升級至“茶文化輸出”,這樣的轉變在蒼梧人眼里早就習以為常。每到節假日,六堡鎮里的民宿都是“一房難求”。六堡精舍民宿負責人謝妮介紹,2024年以來,他們公司以茶為媒組織開展六堡茶文化研學體驗活動,“北京、江蘇、湖南、廣東等地的游客,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游客,都很喜歡到六堡鎮體驗采茶制茶之旅,參與農家樂活動”。
豐富的茶文化體驗,是把茶文旅流量變為發展增量的關鍵。近年來,蒼梧縣配合梧州市積極策劃推出了茶船古道·西江風情之旅、茶船古道·六堡茶韻游等旅游精品線路。“明年一定還來。”從廣東來到蒼梧縣六堡鎮的李芳女士即將結束單位組織的療養活動,她意猶未盡,這是她第一次體驗采茶、炒茶、品茶、逛茶園、進茶廠、住茶莊園等茶旅融合的“沉浸式”旅游。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蒼梧縣累計接待游客人數219.19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19.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11%、25.5%。
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蒼梧縣茶文旅的精彩故事還在持續。2024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將在梧州隆重舉行,屆時,世界各地游客可駐足六堡小鎮、黑石山茶廠、黑石六堡茶源博園等觀摩點,或打卡圍爐煮茶、或拍照發朋友圈,怡然自得,不意樂乎。
項目引領促發展
古樸雅致的合院商業區、韻味悠長的茶籮娘閣、歌舞升平的茶文化廣場……漫步在六堡小鎮,腳下踩著青石板,兩旁是極具嶺南廣府風情的建筑。游客們穿梭于茶文化體驗區,在聽著歌曲《我在六堡等你來》同時,與歷史人物NPC互動,不知不覺已開啟一段大型沉浸式穿越千年的茶文化奇妙游,令人流連忘返。作為2024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重點觀摩項目之一,六堡小鎮致力于打造成集教育培訓、商業文旅、休閑娛樂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茶文化綜合體,通過開展茶文商展、各類沉浸式互動體驗、茶韻游園、茶船古道歷史文化場景展等主題活動,多方位展示六堡茶文化、飲食、娛樂休閑等文旅配套服務功能。
“黑石六堡茶源博園項目總體規劃涵蓋了八大板塊,細分為29個子項目。”項目負責人姚舜介紹,包含游客中心、四合院、古茶廣場、云山棧道觀景臺等一系列配套設施,應有盡有,構建了一個既承載歷史記憶又充滿未來感的獨特空間,旨在為游客打造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
坐落在六堡鎮塘平村的黑石山茶廠,依山傍水,環境清幽,仿佛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茶廠周圍,群山環抱,綠樹成蔭,清澈的溪流潺潺,增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這里的茶文化太濃厚了,真正了解了‘僑銷茶’,不虛此行。”北京游客謝女士被六堡茶的歷史底蘊、精湛工藝、品鑒藝術深深吸引,表示通過創意設計與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打造出一系列既富有觀賞性又充滿互動性的體驗空間,令人陶醉。
一批茶文旅重點項目相繼建成落地,不僅豐富了茶鄉的新業態,更強力帶動了茶文旅消費市場升級。當前,蒼梧縣在六堡鎮實施包括六堡小鎮、黑石山茶廠、黑石六堡茶源博園等在內的文旅設施、交通、景觀提質等項目,總投資簽約額近30億元。此外,計劃投入80億元的梧州茶船古道百里綠色長廊風景線以及總投資5.09億元的“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建設項目已鋪開,打造茶旅融合先行區,探索推廣N個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打造“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樣板,為廣西乃至全國試點試驗提供示范樣板。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旅游開發更離不開項目支撐。近年來,蒼梧縣積極探索茶文旅融合發展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把重點文旅項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突破口,狠抓有效投資這個“牛鼻子”,圍繞擴量、提質、增效的投資要求,著力推進和招引一批文旅項目,積極推進旅游景區、休閑康養、茶鄉旅游項目、旅游基礎設施等業態建設,重點構筑以項目為支撐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以項目建設帶動旅游產業發展,為建設茶文旅高度融合添磚加瓦。
近年來,蒼梧縣積極發揮“茶+”的倍增效應,突出“項目為王”導向,強化保障,清單化管理,狠抓落實,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提升六堡鎮周邊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水平,重點加快文旅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旅游業的提質升級,打造一批優質文旅品牌。
“在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的宏偉藍圖中,蒼梧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走出了一條茶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道路。”蒼梧縣委書記覃學海說。
未來,蒼梧將繼續發揮六堡茶原產地和核心產區的優勢,推動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探索豐富旅游業態,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