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營口大米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成為大米品類中唯一入選的遼寧農業“名牌”。
營口大米為何蜚聲全國?用遼寧省營口市農業農村綜合發展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韓秋香的話說,就是“渴了喝大遼河水,餓了啃鹽堿地,好水土孕育了營口好大米。”
韓秋香介紹,營口市位于北緯40°,正好在世界上最適合種植優質粳稻的北緯40°?45°之間,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營口地處遼東半島中樞,大遼河下游沖積平原。大遼河水一路“裹挾”營養豐富的泥土和礦物質而來,為營口大米的好品質提供了天然養分。
一粒米 一條鏈
大石橋市是營口大米的主產區,水稻種植面積約48萬畝,產量約6.6億斤。2024年第二屆中國營口東北大米節暨金牛會客廳活動在大石橋市成功舉行。活動現場發起《“水源好·好大米”發展戰略承諾書》。著名水稻遺傳育種專家、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圍繞水稻產業發展概況、優質稻育種實踐與探索、功能稻米研究進展三方面內容作主題演講,與會者紛紛表示,胡院士給大家帶來了水稻領域最權威、最前沿的資訊,為營口大石橋乃至整個東北大米產業發展注入科技動力。
多年來,大石橋市堅持把多種糧、種好糧作為頭等大事,因地制宜做好稻米文章,打造集稻米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優質米業生產示范基地,構建完整的水稻產業化鏈條,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稻”路。
“大米好不好,種子是關鍵”,良種是水稻取得優質高產的基礎。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優質粳稻主產區,近年來,大石橋市大力實施國家優質粳稻主產區示范、東北地區優質水稻產業帶示范等重點工程項目,全面推廣“一企一院所”的種業振興模式,積極引導種業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良種繁育基地,通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做強“種子芯片”,培育出耐鹽、抗旱、抗病、優質、高產的水稻新品種。
一粒良種,萬畝稻田。目前,大石橋市擁有水稻育種企業8家,制繁種面積達1.4萬畝,年制種量1032.45萬斤,鹽豐系列、稻花香、長粒香、越光、秋田小町等多個優質粳米品種在省內及環渤海地區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推廣面積295萬畝。
走進營口渤海米業有限公司稻米加工車間,機器轟鳴,在全自動化生產線上,金燦燦的稻谷正源源不斷地被加工成白花花的大米,制米加工、消毒殺菌、包裝搬運等全部流程實現數字化控制,不僅出米率高,還提升了成品米營養價值和食品安全。經過精心加工的大米,裝袋密封、分類碼垛后,將被一車車運往全國各地。為擦亮營口大米“金名片”,大石橋市把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作為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持續助推營口大米加工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要想走好“稻”路,背后的關鍵不僅在于“種子”和“裝備”,還在于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大石橋市積極推進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依托倉儲、加工、營銷三大優勢,打造“糧頭食尾”“從田間到餐桌”的“中國好糧油”全鏈條。隨著加工鏈條不斷延伸,大石橋市稻米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目前有從事稻米加工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3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大米加工企業40余家,水稻加工業產值達到37.9億元。
科技賦能繪就好“豐”景
“大家看看,我們工業化膜播水稻種植技術自2009年開始研發,期間已在黑龍江、江蘇、安徽、廣西、浙江、山東等全國多個省份試點。目前已形成了工業化膜播水稻種植技術規程、專業農機生產以及配套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多項專利技術。”在2024年第二屆中國營口東北大米節產品展示現場,中農(營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成果展示區向觀眾介紹著參展的最新技術。
該負責人介紹,實驗表明,對比同期同塊插秧稻田,水稻產量增產10%—20%,勞動強度降低70%,節約人工50%,節約用水50%,綜合生產成本降低15%,每畝可實現增收300元。
大石橋高坎鎮鳳凰甸村家庭農場主孫秉忱就是工業化膜播水稻種植技術的受益人,孫秉忱一共有200多水田。據他介紹,這種秧苗下方的黑色地膜,是一種新型的環保材料,秋天可以完全降解。這層地膜不僅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省去除草環節,還能減少土地板結和水土流失,除了節水、抑制病蟲害,通過地膜增溫,還能使稻米提前成熟、提前上市。應用地膜技術還可以更好地實現水稻與蝦蟹共生,實現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
據介紹,大石橋自2010年起連續多年榮獲農業農村部“水稻單產創建項目”省單產第一名,其中2012年、2013年獲全國單產第一名。近年來,大石橋市先后躋身“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全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全國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服務典范、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同時精心培育出渤海明珠、禾豐圓滿、臥龍灣等多個知名大米品牌。
“品牌+品質”讓營口大米走進千家萬戶
營口大米于2009年5月正式注冊成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0年被認定為馳名商標,2020年國際米食味品鑒大會將營口大石橋市列入中國大米優質產區。2024年,營口大米入選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024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
營口大米優良品質,得益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種植技術。營口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為營口大米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好種產好糧,目前,全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品種達41個,其中優質稻品種有26個。多年來,營口市一共引進、試驗、示范優質稻新品種133個,“營春粳6號”“稻源香久”等一批本地企業自主選育優質稻品種的推廣面積逐年增加,成為營口大米品質提升的基石。
2024年,營口全市水稻播種61.24萬畝,其中,大石橋市48.06萬畝,站前區6.11萬畝,老邊區3.86萬畝,蓋州市3.06萬畝,西市區0.15萬畝。全市水稻機械化整地水平達到100%,機械化插秧水平達到99.4%。截至2024年11月7日,全市水稻收獲為61.24萬畝,水稻機械化收獲水平達到95.8%。經測產,全市水稻平均單產674公斤/畝,相較2023年基本持平,最高單產894公斤/畝。
從種植到加工,從倉儲到銷售,營口市始終將稻米品質放在首位。隨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和現代農業技術的引入,營口市將通過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產購儲加銷“五優聯動”,持續推進大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