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天氣,帶火了一種新的水果食用方式——加熱水果,放在空氣炸鍋里烤、蒸鍋里蒸,北方有暖氣的朋友們干脆直接放在暖氣上……
不過,有些人也會有點擔心:水果加熱還能有營養嗎?
其實,水果加熱吃,營養損失沒那么大,而且熟吃還別有一番風味。
水果熟吃,別有一番滋味
在蒸、煮、燉這樣的低溫烹調下,水果中的糖、氨基酸、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等成分會部分降解,產生醛、酮、醇等有香氣的物質,所以煮一碗梨湯,我們能聞到特有的香味,除了跟水果本身含有的果香,跟加熱也有關系,不過最好別特別長時間的煮水果,除了怕熱的營養損失得多,水果本身的果香也損失得多。
而高溫烹調比如烤,水果中的葡萄糖、果糖還會跟氨基酸發生美拉德反應,這個反應不僅會賦予水果焦黃的色澤,也會產生各種香氣物質,這就是水果熟吃別有一番香氣的奧秘。
另外煮食水果時,水果中的部分糖和酸會溶到水里,如果你覺得有些水果直接吃太甜膩,那這就能讓甜膩變成清甜、甘甜,更合胃口,而且還能喝到酸甜可口的果湯,這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味覺體驗。
對了,有些水果生吃會比較刺激,比如菠蘿,它含有的菠蘿蛋白酶跟口腔接觸,會有扎嘴的感覺,草酸鈣結晶還像針一樣扎嘴,做熟了吃就不怕了,因為酶在高溫下可以被破壞,草酸鈣結晶還能溶到水里,所以怕扎嘴的朋友不妨把菠蘿煮著吃、烤著吃或者做成菠蘿炒飯。
加熱水果
營養損失沒那么大
——這7種營養損失不用在意
每百克水果中含量達到克這個水平的營養有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脂肪。每100克的含量在微克、毫克級別的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植物化學物比如β-胡蘿卜素、花青素、番茄紅素、葉黃素、玉米黃素。
如果不考慮加熱對口感的影響,僅從營養出發,那上面這些營養里,除了水果還能輕松從其他類食物中獲得的,就不用太在意加熱是否會損失。
水。水果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大概80~90克/100克,但是吃蔬菜、喝牛奶、豆漿或者直接喝水,也都能很好地補水,所以就不用在意加熱是否增加水果中水分的流失。
碳水化合物。水果中含量第二豐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普遍在10克?20克/100克之間,但是吃主食更補充碳水,而部分蔬菜像胡蘿卜、蒜薹、鮮蠶豆、毛豆、茭白、藕的碳水也能達到10克/100克以上,也都是補碳水的高手,所以加熱水果時,也不用考慮碳水是否會損失。
蛋白質。論補蛋白質,水果遠遠不如肉蛋奶豆,僅僅考慮這一點,就沒必要在意加熱是否損失蛋白質;何況加熱幾乎不會損失蛋白質,只會將一丟丟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另外加熱還會讓蛋白變性,使蛋白質更好消化,所以加熱水果時不用考慮蛋白質會如何。
膳食纖維。首先是,論補膳食纖維,全谷物、雜豆、蔬菜也能替代水果,其次是加熱可以軟化不溶性膳食纖維,減少其對腸胃的刺激,這對胃腸嬌弱的人群是更友好的;另外雖然加熱會破壞水果的細胞壁,讓部分可溶性膳食纖維溶到水里,但只要吃水果也喝煮水果的水,那這部分營養也浪費不了。
脂肪。每100克里通常只有零點幾克,跟堅果、肉、蛋、奶、豆比也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再說了脂肪在蒸、煮、燉這樣的低溫烹調中也很穩定,所以加熱水果時不用考慮脂肪會如何。
礦物質。鈣、鎂、鉀等礦物質特別耐高溫,有多耐高溫呢?實驗里會把食材加熱到500—900℃左右,加熱30分鐘,然后稱量剩下的食物殘渣,得到食物的灰分含量,這個灰分就是礦物質。
如此高溫都能耐受,蒸、煮、燉、炒甚至煎、炸、燒、烤,頂多也就兩三百度的溫度,完全破壞不了礦物質。少許礦物質頂多是從水果里跑到水里,把煮水果的水喝了也就一點兒都不損失了,所以加熱水果時也無須考慮礦物質會如何。
葉黃素。葉黃素不僅耐熱,還耐酸和堿,所以無論用什么水加熱都不怕,因此富含葉黃素的水果比如獼猴桃、葡萄、柑橘,從葉黃素保留的角度來考慮,熟吃完全沒問題。
——這4類營養雖然易損失,但無傷大雅
維生素C。維生素C不僅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產生,還能促進鐵、鈣、葉酸的吸收利用,也能促進抗體的產生,還能參與解毒。
可是國人維生素C的攝入量并沒有達到推薦攝入量。
因為維生素C怕熱,所以水果當然是生吃更好,但是也不要因此不敢熟吃水果,像草莓、橘子、菠蘿這三種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水果維生素C保留率都在40%以上,其中橘子罐頭的維生素C保留率竟然高達74%,這保留率還是挺給力的。所以從維生素C的角度來看,它們挺適合熟吃的。至于其他維生素C含量本就不高的水果,做成罐頭維生素C保留率稍微低一些,也就不用太在意了。
另外為了充足地補維生素C,我們還可以經常生吃維生素C含量尤為豐富的水果,比如冬棗、獼猴桃,吃2顆大的冬棗或者2個小個頭的獼猴桃就能滿足成人對每日維生素C的需求。
花青素。花青素熱穩定性很差,在60℃以上就會很快地降解,另外它是水溶性的,如果是煮著吃花青素也會流失,所以從保留花青素的角度來考慮,富含花青素的藍莓、桑葚就不適合熱食,另外藍莓、桑葚都屬于漿果,質地很柔軟,長時間煮容易軟爛,口感也不好,再有就是如果用自來水煮,花青素還會變成藍色,簡直就是黑暗料理,所以富含花青素的水果并不太適合熱食。
β-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對熱很敏感,為了保留更多β-胡蘿卜素,芒果、木瓜、橘子這些富含β-胡蘿卜素的水果,自然是并不適合熱食,但是像菠菜、蘿卜纓、萵筍葉、韭菜、木耳菜這些蔬菜β-胡蘿卜素更為豐富,大概是芒果的3倍以上,是木瓜和橘子的9倍以上,我們完全從這些蔬菜中多攝入β-胡蘿卜素,這樣加熱芒果、木瓜和橘子時就不用考慮β-胡蘿卜素了。
番茄紅素。番茄紅素遇熱不穩定,但是加熱后,活性低的全反式構型的番茄紅素可以轉變成抗氧化活性更強,生物利用率也更高的順式構型,也就是說加熱雖然會損失部分番茄紅素,但是抗氧化活性更強了,所以富含番茄紅素的水果比如番石榴、西瓜、木瓜、西柚,從番茄紅素角度看,完全適合熟吃。
適合和不適合加熱吃的水果
水果是否適合加熱吃,除了考慮營養損失,還要考慮質地和口感,比如前面提到的漿果類水果,獼猴桃、藍莓、桑葚,就不太適合加熱吃,這是因為它們質地太軟,再煮、蒸或烤一下就很容易爛成泥,另外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特別豐富,生著吃還酸甜可口,非要煮著吃,著實有點可惜。
綜合考慮下來,蘋果、梨、黃桃、李子、西梅、菠蘿這些質地硬,維生素C含量不是很豐富,杏、橘子、芒果、橙子、山楂這些質地較硬,花青素、番茄紅素含量也不豐富的水果,更適合加熱吃。
水煮、微波、烤著吃都可以,只是水煮水溶性維生素損失會更多一些,烤各種怕熱的維生素基本就損失殆盡了,當然我們也不總是加熱水果吃,也還有其他食物來源補充各種營養,所以其實也不用太在意,營養從來不講究非要某種食物某種吃,而是整體搭配均衡就行。
像藍莓、草莓、獼猴桃、桑葚、火龍果、西瓜這些質地很柔軟,再加熱容易爛泥的水果就別熟吃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