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陜西臨潼石榴種植系統入選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陜西臨潼石榴種植系統,具有二千多年栽植歷史,是以種植古石榴為特色的農業文化系統。遺產地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覆蓋面積約為四百六十平方公里,包括臨潼南部斜口、驪山、行者等十一個街辦,種植面積十萬多畝。臨潼石榴始于漢,盛于唐。由張騫從西域引入長安,后經長安傳入中國其他產區,被譽為中國石榴的發源地。臨潼現有石榴古樹七百一十株,石榴古樹群十九個。樹齡最大的為華清池五間廳貴妃手植石榴,樹齡已有一千二百年左右。
近年來,臨潼區大力發展石榴產業,將創新、科技與生態有機融合,通過不斷拓展產業鏈、提升品牌影響力,逐步讓臨潼石榴成為鄉村振興的璀璨明珠,為群眾帶來越來越多的福祉。
創新延鏈條 訂單需求旺
據介紹,臨潼石榴品種豐富,主栽品種為“凈皮甜”,是臨潼栽植歷史最長的品種,也是中國石榴的“活化石”。臨潼石榴經天然雜交、芽變選育,品種已達到100余種。
在2024西安媒體主播石榴產區行活動現場,來自臨潼區的11個石榴園區展示了自家的石榴產品。其中,“凈皮甜”石榴以色澤鮮艷、果粒晶瑩、果香濃郁的品質脫穎而出,成為臨潼傳統石榴品種的代表。據臨潼區鑫意誠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藝透露,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合作社在品種改良、土壤優化、設施升級等方面采取多項措施,顯著提升了“凈皮甜”石榴的品質。張藝自豪地表示:“目前,我們合作社生產的‘凈皮甜’石榴備受歡迎,訂單源源不斷,價格也很理想。”
在其他展位上,石榴果汁、石榴紅酒等產品同樣吸引了眾多目光。特別是丹若爾石榴果汁,曾榮獲西安市消費者協會評選的首屆“西安伴手禮”優選產品稱號。“我們以新鮮石榴為原料,開發了20余款石榴酒和10余款石榴果汁。通過深加工技術,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此外,我們與十多家合作社簽訂了長期穩定的收購協議,不僅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還解決了近百名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西安丹若爾石榴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力介紹道。
在石榴主題民宿農文旅融合示范點,民宿內古色古香的裝飾與周圍的石榴園相得益彰,傳統石榴文化與現代鄉村旅游的完美融合,為游客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感受田園生活的絕佳場所。漫步于石榴園中,游客們不僅能品嘗到甘甜多汁的石榴,還能參與到石榴采摘、石榴酒釀造等互動體驗中,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行體驗,也極大地提升了當地石榴產業的附加值,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科技助發展 品牌享美譽
徜徉于臨潼區石榴紅生態科技園,眼前是一片繁茂的石榴樹,枝頭掛滿紅彤彤的石榴,宛如一盞盞小燈籠,散發著誘人的光澤。石榴紅生態科技園總經理王勛昌表示:“我們一直致力于生產高品質的石榴品種,如大紅酸、唐源紅、黑鉆軟籽等。從種植到采摘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嚴格把控,確保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最優質的臨潼石榴。”
近年來,石榴紅生態科技園積極開展研學活動,成效顯著。王勛昌說:“我們深耕石榴文化,開展農事體驗,涉及種植、銷售、文化傳播等環節。通過體驗活動和推廣傳播活動,不僅提升了石榴的知名度,也顯著提高了農業產值。”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石榴紅生態科技園走在前列。數字石榴管理系統的“報桿”能夠實時監測氣象、氣壓、土壤濕度、溫度、風速等數據,蟲情測報儀及時上報病蟲害情況。通過園區控制中心、物聯網生產監測系統、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信息匯集處理系統、災情蟲害監測預報系統的協同工作,實現了石榴種植的數字化轉型,從依賴天氣到精準管理,從人工經驗到數字種植,科技賦能助力產區發展。
據悉,石榴紅生態科技園占地1120畝,其品牌“百富瑞”在國內享有極高聲譽,屢獲殊榮。
生態促循環 產業富百姓
臨潼區茂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石榴種植面積超過200畝,是一家集生態禽畜養殖、有機石榴果品種植、生態觀光及農耕文化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園。為了實現生態循環發展,合作社配套了無害化糞污設備,種植了20余畝苜蓿飼料,形成了“苜蓿—豬(雞)—沼肥—石榴”的良性生態循環模式。其農產品注冊的“錦茂林”商標,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合作社生產的“錦茂林”牌麗山紅石榴在第二十八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榮獲“后稷獎”,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獲得“最受歡迎農產品”獎。
步入茂林種養殖園區,規劃整齊、環境優美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園區內石榴樹枝繁葉茂,林下植被茂盛,一片生機勃勃。合作社理事長段少林介紹,茂林種養殖園區除了種石榴,還養了生豬,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糞變肥”減少了環境污染,通過“變廢為寶”減少了生產成本,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農產品。
段少林認為,近年來合作社在帶動群眾致富上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示范引領,群眾入股加入合作社,收入日趨多元化,還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他表示:“我們將繼續堅持生態循環發展的理念,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擴大生產規模,為推動石榴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陜西(臨潼)石榴種質資源圃項目通過收集、培育、保存,建立了一個集陜西石榴種質資源保育保存、擴繁更新、生產技術研究、古樹種質資源展示為一體的平臺和科研科普示范基地。“這里擁有86個品種,涵蓋了臨潼本土品種和一些國內外引入品種。”臨潼區園藝站站長張迎軍介紹說,“建立石榴種質資源圃,有利于保護珍稀石榴品種,開展新品種選育等科研工作,鞏固臨潼乃至我省‘石榴原產地’稱號,使陜西成為全國最豐富的石榴資源儲備庫,為石榴產業發展奠定基礎,讓種質資源發揮產業效益。”
據西安市農業農村局果業工作分管負責人介紹,為加快石榴產業發展,臨潼區積極做強一產,實施石榴產業提質增效,培育一批石榴標準化種植示范園,推進石榴種植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在二產上,發展了一批涵蓋種植、運輸、銷售、儲存、深加工等相關產業鏈的企業,延伸臨潼石榴產業鏈。在三產上,大力發展石榴休閑觀光,推動臨潼石榴產業從傳統種植業向“現代農業+觀光旅游業”轉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