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2025年開年,《國色芳華》熱播,該劇以唐朝為背景,講述了商戶之女何惟芳在花鳥使蔣長揚的協助下,掙脫利益交換的婚姻枷鎖,憑借培育牡丹的高超技藝勇闖商海的傳奇故事。
何惟芳同款在網絡上成為搜索熱詞,菏澤牡丹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掀起了一股牡丹熱潮。
據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牡丹產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菏澤牡丹銷量峰值提前3天到來,在銷售數據上,更是比往年同期增長了三分之一,預售數量已高達40萬盆。
菏澤牡丹究竟有何獨特魅力,能在開年之際如此火爆?
牡丹產業的傳承與創新
菏澤牡丹栽培歷史逾千年,可追溯至隋,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深厚底蘊為產業筑牢根基。據統計,截至目前,菏澤觀賞牡丹擁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個品種,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產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
在傳承傳統種植技術的基礎上,菏澤牡丹產業不斷尋求創新。
劇中備受關注的“瓊臺玉露”,是菏澤花農培育的綠幕隱玉,初開時為綠色,盛開后為白色,花味濃香,別處難尋蹤跡。當地花農祖祖輩輩鉆研繁育,使得菏澤牡丹新品種頻出,占國內八成以上,不斷豐富牡丹家族,為產業發展備足“彈藥”,以規模和品種的絕對優勢,穩坐國內牡丹產業頭把交椅。
近年來,菏澤通過引進太空牡丹種子、進行定向雜交、遠緣雜交等手段,培育出了一批花期更長、花大色艷的新品種。
2002年3月,太空環游的200粒牡丹種子中,有30多個品種存活下來,這些牡丹與普通牡丹相比,具有顯著的優勢。
2024年7月30日,菏澤花農采用太空牡丹做母本,進行了定向雜交,培育新品種。同月,菏澤曹州牡丹園引進橙色系牡丹植株,開啟全新色系的研發與培育實驗,實現橙色牡丹在菏澤的本地化種植和擴繁,并為牡丹育種提供了寶貴的案例與經驗。
此外,菏澤還積極探索牡丹的深加工領域,開發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醫藥類產品260余種。牡丹籽油被譽為“血液營養素”“植物腦黃金”,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2%以上,其中α-亞麻酸42.4%,是橄欖油的60倍。這些深加工產品不僅延長了牡丹產業鏈,也極大地提升了牡丹的附加值。
市場拓展與國際化戰略
菏澤牡丹產業的發展并不局限于國內市場,也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作為國內外最大的牡丹種苗交易中心,菏澤累計向美、俄、德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輸出牡丹種苗60余億株,占世界牡丹種苗交易量的70%以上,占全國牡丹種苗出口量的80%以上。
近年來,菏澤以牡丹為媒,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2023年,世界牡丹大會首次在國外設立分會場,并在荷蘭博斯科普市園藝中心舉行,進一步宣傳與推介了菏澤市牡丹產業和牡丹深加工產品。
同時,菏澤還舉辦了菏澤牡丹國際傳播論壇、全國牡丹賽花會等國際活動,將牡丹之美推向世界,增進中外友誼。
菏澤牡丹的國際化戰略不僅體現在市場拓展上,更體現在文化交流上。牡丹作為吉祥、富貴、和平、友誼的象征,成為連接中外文化的橋梁。菏澤通過捐贈牡丹、舉辦牡丹文化展等方式,將牡丹文化傳遞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科技驅動與產業升級
科技是推動牡丹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為“中國牡丹之都”,菏澤市的牡丹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譽,而這一切的成就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菏澤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牡丹產業的科技創新,為此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僅搭建了科技交流平臺,吸引了眾多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還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為牡丹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為了培養更多專業人才,菏澤市還加大了對牡丹產業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在2025年,菏澤市成功舉辦了“科技創新·產研結合”牡丹芍藥產業科技成果推介暨培訓會。這次會議旨在進一步促進菏澤牡丹芍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會上,菏澤市牡丹產業技術研究院、菏澤市農科院等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致力于牡丹產業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據統計,此次會議吸引了超過200家牡丹產業相關企業、科研機構及高校參與,共推出了50余項牡丹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其中不乏具有顛覆性的新技術、新產品。
此外,菏澤市還成立了牡丹高新技術發展聯盟,這一舉措進一步搭建了牡丹企業之間的科技交流、政企學農的橋梁。聯盟成員涵蓋了牡丹產業鏈上下游的各個環節,從種植、加工到銷售,都實現了緊密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匯聚多方優勢,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產業鏈循環經濟的發展
菏澤牡丹產業的發展不僅注重單一環節的突破,更注重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近年來,菏澤積極探索牡丹全產業鏈循環經濟標準體系,通過國家驗收,樹立了引領全國牡丹產業發展的新標桿。
在牡丹種植環節,菏澤堅持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種植,探索出“牡丹+果樹、牡丹+綠化苗木、牡丹+中藥材、牡丹+糧農作物”等多種高效種植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在牡丹加工環節,菏澤充分利用牡丹花、花粉、籽、根、枝葉的生物化學成分、營養價值、藥用價值,開發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妝品等多種深加工產品,也不斷提升了牡丹的附加值。
在牡丹銷售環節,菏澤積極開拓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實現了由傳統“花市”到觸網“云銷”的轉變。
目前,菏澤已有超過七成的催花牡丹通過線上平臺銷售,銷售網絡覆蓋全國各地。這種銷售模式的轉變不僅促進了物流運輸的擴大化、服務質量的優化、運營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節約,還顯著增強了菏澤牡丹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牡丹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牡丹不僅是菏澤的特色產業,更是其獨特的文化符號。
菏澤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內涵,將牡丹文化融入城市發展的肌理,為牡丹之都的品牌筑牢根基。在牡丹文化的傳承上,菏澤注重傳統技藝的保護與傳承。
牡丹工筆畫、牡丹瓷器、牡丹木雕、牡丹面塑、牡丹繩編、牡丹糧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牡丹文化相結合,讓綻放的牡丹成為立體的藝術品。
在牡丹文化的發揚上,菏澤積極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牡丹文化旅游節、花開盛世牡丹系列獎等,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前來觀賞和參與,不斷提升菏澤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菏澤牡丹產業之所以能夠順勢揚帆,綻放出愈發璀璨的光彩,根本在于其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堅持不懈的創新追求、前瞻性的市場布局,以及科技引領下的產業升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