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冰城冷水魚 以質領“鮮”
時間:2025-02-28 09:44:32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 羅彥坤 字號:【

  老話講,無魚不成席。冰雪季火爆開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除了令人目不暇接的美景,吸引游客的還有特色美食。其中,冰城冷水魚還被列入很多游客的“嘗鮮食譜”。

  “十四五”期間,黑龍江省深挖冷水漁業發展優勢潛力,大力發展科技漁業、綠色漁業、高質量漁業、品牌漁業。哈爾濱市踐行“大食物觀”,推廣以方正銀鯽、大白魚、鱘魚、黃顙魚等為代表的名優特水產養殖,全市漁業收獲面積70.67萬畝,總產量13.32萬噸,產值達22.6億元,成為進軍龍江冷水魚千億級產業目標進程中的一支勁旅。

  抓牢“農業芯片”

  推動漁業振興

  走進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冷水魚研發中心,“冷水魚課題組”正在緊張忙碌著:科研人員從水中逐一撈起待產的大魚,進行人工輔助取卵,一條重七八斤的哲羅鮭,能取卵上千粒。

  “冷水魚課題組”負責人崔延超介紹,這批魚卵就是下一年的魚苗,他們這里現有哲羅鮭、細鱗鮭、虹鱒、金鱒等冷水魚種“親本”300尾,2024年共育得冷水魚卵10萬粒。

  一旁的聯排池塘里,養著不同階段的魚苗,小的體長兩三厘米,大的有10多厘米長。隨著飼養員撒下餌料,紅色的金鱒、黑色的虹鱒組成“魚陣”瞬間歡騰游動。

  隨手拈起一粒餌料,崔延超介紹:“這是專家們特別為冷水魚研發的‘主食’,里面加入了大黃、楝樹、烏桕等成分,以中草藥代替抗生素類藥物進行魚病防治,這是我們團隊完成的新課題。這項技術極大地促進了冷水魚綠色健康養殖,提升了冷水魚的品質和安全性。”

  近年來,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培育的魚種,已游遍全省各地并推廣到吉林省、遼寧省,發布了多項“技術指導”,為名優冷水魚類養殖,建立起了系統技術服務體系,助力冰城冷水魚“游”得更遠。

  隨著一項項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冰城冷水魚牢牢攥緊“農業芯片”,以質領“鮮”,在全國水產市場聲名鵲起。

  “綠水青山”當背書

  景色美魚味鮮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在哈爾濱市通河縣濃河鎮四屯林場,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原野上流淌著一條“不凍河”。森林冷水河流資源,造就了一個天然養殖場地,冷水魚類虹鱒在這里頂冰生長,年銷售成魚數萬斤。

  指著遠處綿延的小興安嶺余脈山巒,養殖場負責人孫榮志說,山林中有許多泉眼,四季流淌,匯聚成了山下這條“不凍河”。養殖場依河而建,獨得地利,養殖面積達76.5畝,是全省14個冷水魚繁育良種場之一,持有野生水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

  近年來,隨著黑龍江省品牌漁業戰略實施,龍江冷水魚加入“黑土優品”產品矩陣,冷水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孫榮志明顯感覺到生意越來越好了,并加緊發展苗種繁育、育苗馴化、商品魚加工,加大力度延鏈、補鏈、強鏈,努力在冰城冷水魚軍團中搶占重要席位。

  與此同時,通河縣遵循“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理念,對冷水漁業給予更多支持,以漁養水、以水養魚,實現環境優美、產品優質、資源共用、三產融合、優勢互補,打造“小而美”生態漁業發展樣板兒。

  “北魚南游”闖開大市場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水產研究部門的技術人員介紹,黑龍江位于高寒地區,魚類生長周期長,有利于營養物質積累,天然高寒冷水魚產區出產的魚肉肌纖維細、密度大、口感細膩、彈性好。憑借“一招鮮、吃遍天”,冰城冷水魚“北魚南游”闖開了大市場。

  在哈爾濱市方正縣雙鳳水庫,守著松花江支流黃泥河建有一座漁場——方正銀鯽原種場,這也是冰城冷水魚唯一一座原種場,這里孕育出的獨特魚種方正銀鯽,被譽為“中國淡水魚類的獨生子”。

  方正銀鯽原種場占地400畝,共有26個池塘,年產1億尾魚苗。近年來,隨著“北魚南游”大潮,方正銀鯽已進入全國10多個省、市,成為國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冰雪季到來,方正縣得莫利村每天都顧客不斷,很多遠道而來的游客就為嘗一口正宗的得莫利燉魚,方正“得莫利”燉魚就是從這個小村走出的,最終成為“龍菜”中的一道名菜。

  近幾年,隨著文旅產業蓬勃發展,開始有游客進村尋找“老味道”。方正縣委、縣政府抓住契機深度挖掘“原字號”,通過激活“特色基因”重塑品牌價值,制定了《得莫利鎮創建國家級特色小鎮總體規劃》,百年得莫利村正在悄然復興,這一切都從“一條魚”開始。

  哈爾濱市將繼續踐行大食物觀,全力打造“藍色糧倉”,向江河湖泊要食物,借助發揮地理空間生態優勢,提供更優質的水產品,讓冰城冷水魚成為叫響全國的一塊“金字招牌”。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