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占是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虹橋鎮仙鶴村的一位村級農資經銷商,年售化肥400多噸、玉米種3萬多斤、小麥種1萬多斤。在長達10年的經營時間里,沒有發生過一次農資糾紛,他卻說其實并沒有什么奧秘,因為他的經驗每一個基層經銷商都可以復制。
包裝袋上標明行距、株距、畝留苗數
2006年開店伊始,由于經營的玉米種有30多個,一時也記不清某一品種的行距、株距、畝留苗數,董國占干脆想了個笨法,直接把玉米的行距、株距、畝留苗數寫在包裝袋上。秋后,一名村民找到店里,說是種了從他店里買的玉米種導致棒子小、產量低,要他包賠產量。董國占接過村民手中的包裝袋一看,的確是自己賣的玉米種,自己寫的字還很清晰。董國占決定下午去地里看看,一定給村民一個說法。下午董國占剛要出門,村東的一個種植戶拿著一個種子包裝袋來了,進門就告訴他今年這個玉米種收成不錯,明年還要種。董國占接過包裝袋一看,和上午那個村民種植的是同一品種,待來到他地里一看,玉米棒大穗長、長勢喜人,當問種植戶是如何管理時,種植戶告訴他,這塊玉米地的畝留苗數、行距、株距都是按他袋子上要求做的。農戶的一句話點醒了董占國。
告別了種植戶后,董占國來到了那位村民的地里,棒子明顯小很多,玉米秸稈細小,一數苗數,畝株數都超過5500株,而按規定只能種4000株。第二天董占國同時叫上了村東的種植戶和那名村民,要求各自帶著自己的玉米包裝袋。三人首先來到了村東種植戶的地里,讓種植戶講了用的是什么種子,怎么管理的。接著又來到那名村民的地里,株距和行距明顯比村東種植戶的要小,畝留苗數要多。都是相同的品種,只是由于種植密度的不同就產生了如此的差距。村民還埋怨董國占事先沒有提醒,董國占接過村民手中的包裝袋,給他指著包裝袋上自己的字跡說:“你看看,現在還很清楚。”村民無話可說,一場農資糾紛就這樣化解了。以后董國占就把在玉米種包裝袋上標明行距、株距、畝留苗數的做法作為一條重要經驗保留了下來。
打造自己的示范田,召開地頭觀摩會
第二年秋收前,一家縣級種子批發商邀請董國占參加玉米新品種示范觀摩會,20畝的示范田里分布著40個新老玉米品種,分別掛著不同的品種名稱,不同玉米品種的玉米棒子一個個露在外面又大又均勻。讓前去參觀的經銷商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對要推廣的品種信心倍增。這次參觀對董國占的啟示很大,結合上年農資糾紛事件的經驗,董國占決心也建一塊自己的玉米品種示范田,召開自己的玉米品種示范田觀摩會。他在自己承包的8畝地上種上了16個玉米品種,不同的品種按不同的要求來管理,親自操作。到了秋后他在每一個品種上分別都掛上標牌,然后請來部分種植戶實地觀摩。種植戶通過觀摩,不但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果穗,還相互交流了種植經驗,對董國占經營的玉米種子也更加放心了。
(李 曉)
摘自《河北農民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