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農事活動中,植保無人機在病蟲害防治中用得越來越多。但是,不少“飛手”還是新兵,駕馭無人機飛行的技術還不熟練,指揮飛機低空盤旋噴灑藥物的技能遠不能過關,稍有不慎很容易“失手”。為了減少飛防事故,避免誤噴、漏噴,農戶可參考以下幾點。
首先,“飛手”培訓要到位。植保無人機的操作人員需要通過較為專業的操作培訓,使技術控制更為精確,減少飛行器起飛后的事故概率。
其次,地面識別要做好。農用飛機起飛前有許多準備工作,其中對地面工作點的劃定事項要精細,特別是那些特定區域的標記性設施,要指示明確、邊線可辨、識別明顯。利用空間、地面共同識別,不至于給“飛噴”留下不該有的盲區“瞎點”。
第三,用藥配伍要科學。現在飛防難度較大,原因是地面的種植物、作物茬口參差不齊,山水田塊之間的水陸種養業交相混雜,且品類眾多,稍有失誤很容易造成次生災害。所以,要認真科學地制定飛防作業的用藥配伍,諸如對不同作物、生物的不同生長期,配以保護性的用藥方案,減輕飛防的副作用。
最后,管理控制要全面。農用飛機擁有者應該遵守低空管理規則,用機先公示,告訴周邊村民提前注意人畜安全避讓,告知相鄰種植戶、養殖單位做好相應的應對工作。“飛噴”方、相關方、農技方“三方”合一,從技術、用藥、安保、地形全方位管控,既保障飛行作業安全,又確保不同種養業物種的安全,一舉兩得。
(涂俊明)
摘自《河南日報農村版》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