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洪澇災后農業生產如何減損——農作物篇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一、水稻要分期分類處置

  1. 早稻

  在早稻蠟熟期,洪水逐漸消退時,要抓緊時間清洗葉片,最好使用噴霧器,重點清洗頂部,即穗與頂上3片葉。洗凈稻葉后,立即用25%葉枯靈或20%葉青雙100克或20%噻森銅125毫升,對水120斤噴霧。

  洪水消退后如果是陰天,則一次性排干漬水。如果是晴天,則田間仍要保留淺水層,在植株恢復1?2天后再排干。

  經洪水沖刷引起斜倒的不要進行人工扶苗,讓其自動調節,同時清水洗苗時注意避免噴向莖稈,針對倒伏嚴重的水稻要及時扎把扶正并清洗葉片,減少損失,并適時收割。

  2. 一季稻

  在一季稻幼穗分化初期,洪水消退時潑水洗凈稻葉,以恢復稻葉光合作用。洗凈稻葉后,立即噴藥防治病害。

  適時排漬后,早晨檢查葉尖和基部,葉尖有露水且基部堅硬的稻田表示水稻已恢復生機,可以進行輕露田2?3天,隨后灌淺水,每畝補施尿素和鉀肥各8?10斤,選擇露水干后的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以后撒施。

  3.  晚稻

  在晚稻秧苗期,采取邊退水邊清洗的方式,清洗葉片后盡快施藥防治病蟲害,盡量在陰天或者晴天下午4點以后施藥。

  如果發現有葉片卷筒現象應及時架設遮陽網,防止青枯死苗。

  二、蔬菜要加強田間管理

  疏通溝渠,盡快排干菜田積水。大棚蔬菜要及時通風換氣,清除病株、病葉。

  對有上市價值的蔬菜,要及時搶收,減少損失。對受暴雨沖擊、受淹的瓜果類蔬菜及時扶正、理藤,洗去葉面污泥,摘除枯死黃葉、病葉、病果。及時補施肥料,中耕松土培土,使留地蔬菜盡快恢復生長。

  長時間積水受淹的蔬菜根系會出現霉爛損傷,雨后天晴要注意適當遮陰,減少枯萎死亡。

  雨天高濕和雨后高溫,都會造成病害流行,轉晴后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

  對受災嚴重或絕收的田塊,要開溝排水,盡快恢復生產。

  可搶播一批葉類速生菜,搶種秋黃瓜、秋豇豆、秋四季豆等一批秋菜。

  可采取抗熱栽培,反季節生產喜涼蔬菜。利用遮陽網覆蓋,在大棚或小拱棚中播種芫荽、四季蔥、四季蘿卜等反季節蔬菜。

  還要盡早準備秋茬或早春蔬菜生產。秋茬蔬菜包括辣椒、大白菜、紅菜薹、蘿卜、甘藍、花菜等。

  三、柑橘要及時補肥

  雨后果園要及時開溝排水曬田,力保果園、樹盤不積水。

  因連續下雨造成樹體吸收養分少、肥料沖刷流失,必須結合松土根施柑橘專用肥或硫酸鉀復合肥加微肥,樹冠葉片噴施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及硼、鋅、鎂等微肥。

  搶天氣防治病蟲害,噴藥過后要及時觀察防治效果,如遇雨要補噴農藥。特別注意柑橘急性炭疽病的防治,把枯枝剪除,連同落葉收集起來燒毀,然后噴1?2次殺菌劑,每10天左右一次。藥劑可用40%滅病威5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代森氨水劑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等均有一定效果。

  雨后及時對新栽柑橘苗木松土,每隔半月雨前或陰天在苗木樹盤周圍連續撒施2?3次適量尿素提苗,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及硼、鋅、鎂等微肥。已死苗木要及時補栽容器苗,低洼處采取抬高栽培。

  注意果園雨季不能用除草劑,最好割草。

  四、旱糧作物要及時清洗植株

  洪澇發生過后,要及時組織搶收已成熟的作物,對未成熟作物大雨間隙要迅速疏通溝渠,合理開溝,盡快排澇去漬,降低農田的地下水位,以利根系生長。

  有泥沙、漂浮雜物附著植株,要利用退水清洗植株,以減少植株壓傷和苗葉腐爛。洪水排退后要及時扶正植株,讓其盡快恢復生長。

  洪水退后,一旦植株恢復生機,應結合中耕、松土、培土,及時增施化肥,以施氮肥(尿素)為主,并輔以磷鉀肥。施肥量的多少應根據植株的受害程度、土壤肥力和作物生育期而定,原則上是分期薄施為宜,每次每畝尿素6斤左右。葉片轉黃的,宜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雨水的沖刷和淹沒,易加重病害傳播,應根據作物病蟲害發生特點和趨勢,選擇合適的農藥和劑量進行防治。

  (胡宇芬    宗錦濤)

  摘自《湖南日報》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