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好友合體搶紅包
去年“雙11”前,很多電商在微信上發起了“億元合體紅包”活動。活動要求先關注商家公眾微信號,然后把內容分享到朋友圈,邀請朋友來“合體”。張小姐邀請了近40個朋友來幫她“合體”搶紅包,但僅有幾個人與她“合體”成功。雖然商家聲稱最高面值有1111元,但紅包面值到達20元后,無論多少朋友“合體”,也不會上漲。而且對使用“合體”所得的20元紅包必須在該電商處購物消費滿100元才能使用。
專家提醒:一些商家開展“合體搶紅包”活動。讓參與者搶得一定金額的紅包,然后邀請更多好友一起搶,才能搶到金額更高的紅包,這是商家一種新型手段,其目的是騙取消費者對微信號的關注。使消費者免費為其作推廣。同時,有些不良商家趁機盜取消費者重要的個人信息。因此,遇到這種要求很多人參與的搶紅包活動,請謹慎對待。
第二類:“AA”紅包
“群紅包福利,每人88.00元”,以紅色底為標志,紅色方塊上寫著大大的“AA”兩個字母。在點擊紅包后,微信提示要輸入支付密碼。春節期間,福建某網友在朋友圈里搶了好幾個這樣的“AA紅包”,但在整理紅包記錄的時候卻發現,點擊完這幾個紅包后,她的錢被扣走了相應的金額。
專家提醒:在微信紅包中,有一個“AA收款”功能,這個AA并不是收紅包,而是用來還錢的,也就是你給別人發錢。騙子對該功能進行偽裝,在收款留言處寫成“送錢”,然后向微信群發送。不少人以為是收紅包,當顯示輸入密碼時,沒有注意到自己正在輸入“支付密碼”,紛紛上當,把錢“送”給了騙子。按照規定,正規的微信紅包是不需要輸入支付密碼的,只要點擊,款項馬上會到達你的賬戶。因此遇到要求輸入密碼的紅包,千萬不要輸入。
第三類:紅包插件藏木馬
河北石家莊市民孫某收到一個微信好友發來的紅包信息,他點擊里面的鏈接,發現竟搶得某商家價值800元的代金券。按照提示要求,孫某輸入了自己的身份證號、手機號、微信賬戶等個人信息,并掃描了一個二維碼。結果幾分鐘后,孫某收到一條轉賬短信,自己與微信綁定的銀行卡里的3000多元被轉走。
專家提醒:微信搶紅包一般點擊就能領取,錢款自動存入微信錢包,不需要填寫個人信息。如果點開后要求輸入手機號碼,尤其還要輸入銀行卡卡號及密碼,就很可能是詐騙。有些二維碼也是含有木馬病毒的,在對商家不了解的情況下,盡量不要掃二維碼。如果紅包里含有鏈接,不要點擊,謹防“釣魚”鏈接。同時,手機微信綁定的銀行卡不要存大量現金,萬一被騙損失也不至于很大。
摘自《鄉鎮論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