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過年了 擺擺酒桌上的法律關系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 淇 字號:【

  過年時,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酒桌上又熱鬧起來,但無論是勸酒、飲酒還是請客喝酒都應適可而止。一次醉酒是小事,一旦喝出意外,由誰承擔法律責任,其中還有不少說道──

  女孩飲酒喪命 苦果家人來咽

  【案例】17歲的倩倩 (化名)被一家飯店聘為服務員。一天晚上休息時,倩倩和同寢室兩個女孩到飯店前臺取出2斤左右的散裝白酒回寢室喝。當晚,倩倩因飲酒過度嚴重嘔吐,飯店老板趙某發現后,讓其他服務員將嘔吐物進行了清理。然而,第二天早晨,大家發現倩倩情況異常,急忙叫來“120”,但倩倩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經司法鑒定,倩倩系乙醇中毒死亡。事故發生后,飯店老板送給倩倩家屬1萬元。但倩倩的家屬認為,飯店是“封閉式”管理,孩子死亡,飯店應承擔監管不力的責任,于是將飯店老板告上法庭。

  法院判決:倩倩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私自拿飯店的酒喝,因飲酒過度致乙醇中毒死亡,死亡的后果應由本人承擔責任,被告不具備法定監管責任。因此,一審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評析】遼寧邦德信律師事務所李富征律師認為,倩倩已滿17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生活來源,應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她是在非工作時間、非工作場合,在被告不知情的情況下飲酒,這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倩倩本人應承擔全部責任,飯店不承擔責任。

  勸酒應適度 否則也擔責

  【案例】一天晚上,馬某和朋友張某、何某等6人到某大排檔吃飯。酒席上,張某、何某等人在旁邊不停地勸酒。酒后,馬某手腳癱軟,趴在桌上,小便失禁。

  第二天,馬某被發現猝死在招待所房間里。經法醫鑒定,馬某系急性酒精中毒死亡。事后,馬某的家人以張某等人勸酒過量為由,將張某等人告到法院,要求給付死亡賠償金等費用共計11萬余元。

  法院判決:馬某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案中馬某有重大過錯,自行承擔50%的責任;張某等人承擔20%至5%不等的賠償責任。

  【評析】李富征律師認為,馬某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法院據此判決馬某承擔50%的責任,比較合理。張某等人應當知道嚴重醉酒的后果,但仍勸馬某飲酒,且在馬某醉倒后,沒有采取措施救治,致使馬某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死亡,因此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設宴請客喝酒 注意別惹麻煩

  【案例】吳某在某酒店給女兒擺滿月酒。席間,朋友趙某醉倒在餐桌旁,吳某便在酒店開房讓趙某休息。當晚11時40分左右,吳某到房間看了一下趙某就離開了。

  凌晨兩點多,有人發現趙某情況異常。吳某趕到房間后,給急救中心打電話,當醫生趕到酒店時,趙某已死亡。

  經鑒定,趙某系乙醇中毒致呼吸中樞麻痹死亡。趙某親屬一怒之下將酒店、吳某和同桌的數名客人一并告上法院,請求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10萬余元。

  法院判決:吳某雖對死者沒有看護及救助的法定義務,但人在醉酒后均存在潛在危險,吳某作為邀請人應當知道,所以吳某應當給予原告適當的經濟補償。判令吳某賠償給原告經濟損失1萬元,駁回原告對酒店和對其他人的起訴。

  【評析】李富征認為,如果被邀請的客人已經失控或出現失控的跡象,此時酒宴的召集者因其請客的行為而產生了附隨義務——也就是對醉酒者的照顧義務。如果醉酒者出現意外情況,請客人會因為沒有盡到這種照顧義務,而承擔相應責任。

  提醒  喝酒引發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原則上責任自負,但遼寧金正律師事務所孫金寶律師強調,如果發生以下4種情況,則應由酒友承擔責任:

  強迫性勸酒  酒桌上可能會出現類似的話:“你今兒非喝不可,不喝就別想走!”作為酒友,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的勸酒行為,只要主觀上存在過錯,此時對于損害后果的發生,酒友應當承擔一定的過錯責任。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  對于因喝酒引發對方如心臟病等疾病的發作,導致死亡等損害后果的,“是否知道對方的身體狀況”成為酒友應否承擔過錯責任的前提。但即使酒友“不知道”,依據《民法通則》中的公平責任原則,如果法院判決酒友承擔一部分賠償責任的話,也是合理的。

  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  如果發生類似于“酒后凍死”等情況,律師表示,需要有證據證明飲酒者當時的神志狀況,如果飲酒者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或者不足以在合理的時間內讓其達到有人照顧的情況,酒友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酒后駕車未勸阻  雖然法律上并沒有對酒后駕車酒友是否有義務進行勸阻進行明文規定,但孫律師認為,在明知對方酒后駕車而不加以勸阻的情況下,一旦出事酒友有可能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同樣,在明知對方喝多了的情況下,酒友應該勸阻其不要喝酒,在能夠進行勸阻時卻沒有勸阻,以致出現意外,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摘自《山西法制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