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濱州市三河湖鎮王立平村成方連片的600多畝韭菜地里,很多地塊上都有水泥板蓋著。村黨支部書記李奎生說,水泥板下面是放沼液的池子。“這是我們對付韭蛆的辦法之一。規模種韭菜20年,我們與韭蛆斗了20年。”李奎生說。
王立平村農民有種韭菜的傳統,早先時只是種了自家吃。韭菜好吃,價格也好,從1996年開始,村民開始成規模種韭菜。種植面積大了,韭蛆成災,村民便用劇毒、高殘留的農藥給韭菜灌根。農藥殺死了韭蛆,也讓韭菜有了毒。這樣種出來的韭菜沒人敢買、敢吃,他們便改用毒性小、殘留期短些的農藥,繼續灌根。
2007年,為控制好農藥殘留問題,王立平村成立了蔬菜種植合作社。防治韭蛆的農藥由合作社統一提供,嚴禁村民亂用藥。從這一年開始,他們聽從植保專家的建議,用沼液給韭菜灌根。沼液是很好的有機肥,不但能增強韭菜的抗蟲能力,而且對韭蛆有抑制、殺滅作用。
2014年,王立平村對韭菜地進行了統防統治試驗。他們的辦法是殺成蟲。這個村種植的韭菜只在冬季出售,夏季不割,他們稱之為生長期。李奎生說,韭蛆羽化后,最大移動距離不足9米,而經過一個冬季的繁衍,5月份韭菜不再出售后,韭蛆也到了大量羽化時期。“我們的辦法是經過統防統治,連殺三代成蟲。”李奎生說。防治用的農藥是一種低毒、低殘留、環保型農藥,并且施用期是在韭菜生長時,離冬季出售韭菜隔著三四個月。試驗結果表明,經過這樣統防統治的韭菜,冬季基本沒有韭蛆。2015年,王立平村韭菜采用這樣的辦法統防統治推廣到60畝。
2015年9月,他們又開始試驗用“放線蟲”的辦法治韭蛆。李奎生所說的“放線蟲”,是指把被線蟲侵染而死亡的蟲子(即寄主)放到韭菜根部后,蟲子里攜帶的線蟲快速繁殖,而線蟲體內又攜帶著病原性的共生細菌,細菌侵入韭蛆內讓其死亡。同時,線蟲又會以韭蛆為寄主,繁育下一代,這樣便有了持續的生物防治效果。
李奎生說,與韭蛆斗了20年的結果是,他們生產的韭菜叫響了品牌,村民一畝地韭菜平均純收入1萬元以上。
摘自《農村大眾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