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遷安市扣莊鄉任莊村武彥國夫婦是當地有名的養鵝能手,靠著養鵝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偶然想法,確定發展養鵝事業
2007年年初,武彥國偶然從親戚口中聽說家禽養殖行業在我國發展前景廣闊,便興起了養家禽的念頭,妻子李建君十分支持丈夫的想法。夫妻二人一拍即合,當即動身遠赴江浙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通過南北方氣候溫差對比,他們認為當地的氣候和溫度更適宜鵝的生長和繁殖,于是決定發展養鵝事業。
2008年初,他們投資17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60畝的養殖基地,購進了1萬多只鵝苗。夫妻二人親自挑選飼料喂養,每天都給鵝棚進行清潔和消毒,定時給鵝苗做防疫工作。遇到技術上的難題,就請教咨詢中國農大、農科院的專家。
武彥國介紹,他們養鵝主要是出售鵝苗,通過向其他養殖戶賣鵝苗,再回收種蛋孵化來致富。2011年年底,武彥國引進了第一臺孵化器,后來又陸續引進5臺機器,6臺機器輪流作業,極大地提高了基地鵝苗孵化的效率和效益。目前,養鵝基地里種鵝有2萬多只,年收入近百萬元。
創新思路,建立新型養殖模式
2010年年初,他們創新養殖思路,采取“養殖基地+農戶+專業化”的新型養殖模式,將鵝苗分發給具有一定養殖條件的農戶,提供飼料、藥物和疾病防治等技術服務,與農戶簽訂價格協議,出欄后回收合格成品鵝。這種模式一推出,立即吸引了農戶的興趣,他們已與20多個養殖戶簽訂了飼養協議,每戶領回鵝苗飼養,回購后再統一銷售。這樣一來,農戶的年收入提高了,基地的效益也在不斷上升。
據李建君介紹,鵝舍現在有2萬多羽鵝,每月產蛋量為30萬枚。他們會對這些蛋進行嚴格挑選,將不適合孵化的蛋進行銷售,合格的蛋留下來孵化,孵出的鵝苗遠銷河南、江蘇。他們還定期替換掉下蛋率低的鵝,放到市場上銷售。
緊跟市場,推廣新品種新技術
要想不被市場淘汰就要始終緊跟市場潮流。2014年,他們從江蘇新引進了2萬羽肉鵝新品種。2015年,他們又赴江蘇學習大鵝冬季產蛋新技術,以保障種鵝一年四季都能產蛋。
摘自《河北科技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