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時代,報紙、雜志、電視、網絡都在教我們養生,然而很多人卻收效甚微,到底是為什么呢?
在王大夫看來,一是要甄別信息真偽,二是養生是一種低調的奢侈,需要默默堅持,才能最終有效果,“說它奢侈,是因為能持之以恒獲益終生的人往往是少數。”
堅持“三四五"原則
王大夫家里的女人們在他的“監督”下,一直堅持“三四五原則”,他說這個原則不能破,就是每天要吃三個核桃、四個桂圓、五顆紅棗。核桃健腦潤肺,桂圓開胃安神,紅棗更是藥食同源的最佳代表,補氣又補血,安神又降壓。尤其是中年以上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要面對頭發干枯,皮膚松弛的煩惱。而中醫認為“發為血之余”,主張多吃養血補腎的食品以烏發潤膚,而大棗、桂圓、核桃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頭發、皮膚生長和健美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所以是最適合女人們的美容健身食物。
為什么強調“三四五”呢,王大夫說這些東西雖好,卻不宜過量。比如干紅棗,如果一天中吃5顆以上就可能上火。他在門診看過一個貧血的病人,聽說吃大棗可以健脾補血,天天吃10?20枚,結果一個月后,便秘加口腔潰瘍。所以,養生要訣在堅持,也在“適量”。
堅持順四時遁寒暑
王大夫說:“女性由于生理特點,容易情緒起伏大,再加上對身材、外表美麗要求比男性更高,所以挑食、飲食無規律、過度節食更多,造成人體營養缺乏或不均衡。所以對女性來說,飲食規律、生活規律尤其重要。《黃帝內經》里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這是中醫養生學里的一條極重要的原則,就是說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調和陰陽,最主要的就是順應四時變化,調整人的衣、食、住、行。”月經期間少食寒涼之物,多食溫熱滋養之品,如紅棗、蓮子、桂圓等。而產后要以補養陰血為主,并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胃,如多吃紅棗粥、山藥、當歸羊肉湯及各種蔬菜等。
哺乳期的女性要禁食寒涼,營養要豐富,這樣既可以補充自己因生產造成的氣血虧虛,又可有充足的乳汁給予孩子。“總之,女性養生重要的是營養要均衡,生活要規律,精神要樂觀,安度生理各周期,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好身體。”
堅持每天走5公里
王大夫身板挺直,有人形容他玉樹臨風,雖然人到中年,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很多,他說這得益于自己二十多年來每天堅持走5公里,刮風下雨從不間斷。他這5公里可是一氣呵成,不是一天中累積走出來的。前來找他看診的不少輕度脂肪肝、高血壓患者堅持他傳授的走路要訣,也走到了健康狀態。所以王大夫說自己最推崇的運動方式就是走路,這種運動方式適合男女和各年齡段的人。他建議,1小時步行能到家的人,最好每天下班后走著回家。如果距離更遠,可以先乘車,提前幾站下車步行回家。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可分開走,可以早晨步行20分鐘,午間步行20分鐘,晚上步行20分鐘。“眾多壽星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時間走路,這是在運動中達至陰陽平衡的養生方法。”為了讓自己多走路,王大夫把辦公室的電話機放在離自己座位5米遠的地方,“我平均每天要接50?100個電話,這樣就被動地每天走了250?500米,辦公室人員一定不要一坐就是一天,要多動身,另外就是多喝水,增加小便次數,這樣有利于新陳代謝。”
摘自《中國婦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