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碭山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黃桃、酥梨的傳統。 2013年夏天,吳靜與丈夫葉輝成了當地開啟傳統手工黃桃罐頭網絡市場的領頭羊。
吳靜是碭山縣西南門鎮人,葉輝是南陵人。當葉輝第一次品嘗到岳父大人親手做的黃桃罐頭時,便問吳靜:“我們為什么不把這么好的東西拿到網上賣?”說干就干,夫妻倆一邊開展市場調研,一邊研究產品包裝,既學攝影美工又學營銷技術。當一個又一個問題解決后,他們創建了自己的淘寶店,主營黃桃罐頭。
然而開局就遇到重創,由于不熟悉罐頭的運輸方法,他們的第一批2000瓶黃桃罐頭有接近一半漏氣損壞。在進行流程優化之后,小夫妻重新整裝出發。隨后的日子里,可口的黃桃罐頭不斷收獲回頭客,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訂單。他們也以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位顧客,把自家種植黃桃、制作罐頭的過程制成精美的圖片,分享給消費者。時至今日,隨著10萬瓶手工罐頭的熱銷,好口碑建立了起來,店鋪的產品也日益充實,鮮果、酥梨罐頭、秋梨膏、黃桃果干……越來越多的碭山特產,開始通過小夫妻走向了全國。
做生意有一個特點,什么賣得好,很快就會有一大堆人跟風。目前在西南門鎮,甚至整個碭山,興起了大大小小數十個黃桃罐頭品牌,紛紛上網銷售。
當產品同質化出現時,該怎么應對?葉輝告訴筆者,有人開始模仿他們的時候,他們潛心優化產品和體驗,注冊了品牌。等周邊的電商業務量大起來以后,別人需要物流,他們就接下了周邊三個鄉鎮的某家快遞公司的代理業務。而現在,他們正在著手配合村委會組建電商培訓機構,爭取為碭山的果農提供一站式的電商培訓和資源配套。
“我們所理解的電商,不單是銷售家鄉的傳統特產。下一步,我們想依托黃河故道風景區,做‘文化’電商,積極配合政府建設家庭農場,開發生態農家樂項目。我們要邀請五湖四海的朋友走進碭山,春賞梨花夏摘黃桃、秋熬梨膏冬嘗美食!讓更多人了解碭山愛上碭山文化,這才是‘互聯網+’的最大意義。”葉輝說。
(劉 剛)
摘自《安徽日報農村版》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