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當湖農村素有“七蔥八蒜”的栽種習慣(注:農歷七月栽蔥、八月栽蒜)。每年的這個時候,當湖街道的農戶們都會在空隙的地方或專門留出地方來栽種大蒜。有的農戶是為自家食用而栽,而有的是專門出售蒜葉或蒜頭而栽的,扣除成本后,每畝可獲利4500多元,也是一項不少的收入。因此,大蒜栽種也成了當湖農民已經習慣了的“規定動作”。
“前年,我學著王水林的新方法播種了2分地大蒜,效益確實比平常年份高一倍多。”曹兌村一組老農李培根高興地說,“去年,不但我自己栽種大蒜面積增加到半畝,而且我們村上絕大多數的農戶都用上了這個新方法。”
據介紹,王水林是該街道黃家浜村蔬菜種植大戶,他的“錯時栽培法”,即分時段栽培,分時段采收。具體方法是:在每年9月上旬播種大蒜時,分成10多個時段,每次栽種一部分,持續到9月底或10月初才全部栽完。行距在15~20厘米,株距在10厘米左右,比常規栽種密了1倍左右,每畝地用種量在600斤左右。到了10月底或11月上旬,蒜葉長齊后相互間開始擁擠的時候,就按播種時段采取“間伐”的方式收割蒜葉,隔一窩拔一窩,隔一行拔一行,并且采強留弱。采收十幾批蒜葉之后,進行越冬管理,讓地里的蒜葉繼續長成大蒜。到了第二年春天,再按“先賣蒜梗、后賣蒜頭”的順序,按播種時段的先后來收割、出售。這樣,不僅土地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實現了效益最大化。
(屠尊彥)
摘自《農村信息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