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鄉鎮的農機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農機總是讓人挑花了眼。當然,其中也不乏以次充好的“山寨”農機。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山寨”農機都穿著啥外衣?
張冠李戴 將獲證產品的農業機械推廣許可證標志、產品認證標志、獲獎證書等證件,粘貼在未獲證的產品上。
假名牌 商標名稱模仿他人,名稱相似、商標圖案相似,誤導農機用戶;偽造假質量認定標識。
虛假宣傳 擴大產品的功能和使用范圍,打著新技術、新產品的旗號,采用不容易界定的詞語宣傳美化產品。
三無產品 產品無廠名、無廠址、無法定標志。
以舊充新 將舊的整機重新噴漆,或用部分舊的材料重新裝配整機,按新機銷售。
以次充好 采用劣質材料代替優質材料,或降低材料的使用規格。
外觀差 覆蓋件表面不平整,無底漆。涂漆不均勻,有漏漆、流漆現象。
零件粗糙 焊縫不均勻,有漏焊、虛焊、燒穿現象。零部件表面有毛刺、銳角。鑄件有砂眼。熱處理不符合要求,易變形、斷裂等等。
安全無保障 產品的外露旋轉部件,如皮帶輪、鏈輪、風扇等沒有安全防護罩或防護不到位。電器設備沒有漏電保護措施或保護不到位。在容易造成人身傷害的危險部位,沒有紅色或黃色的安全警示標志等。
(龍丹梅)
摘自《重慶日報農村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