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區的溫室大棚,眼下多了個新“標配”——蜜蜂。它們是各類藥劑的“死對頭”,有它們的身影出現,噴藥器便要銷聲匿跡。靠蜜蜂授粉取代人工授粉,還可以大幅提高農產品品質,讓地頭的農民和城市里的消費者雙雙受益。目前,京郊的番茄、草莓蜜蜂授粉面積均達萬畝,還在加速推廣。
走進昌平區的草莓大棚,隨處可見蜂箱的身影。北京市植保站站長周春江告訴筆者,這些蜜蜂可不是為了釀蜜,它們最主要的作用是授粉。在草莓、西紅柿等作物上,以前慣用人工授粉等技術,現在改用蜜蜂授粉技術。
“我們去采摘草莓的時候,可以說但凡能見到蜜蜂的,就證明棚里的草莓可以放心吃,因為蜜蜂是對農藥高度敏感的物種,95%以上的殺蟲劑對其有劇毒,一打藥蜜蜂就死了,所以有蜜蜂的棚也就意味著沒有農藥殘留。”周春江說。
蜜蜂授粉的背后,還有著一整套綠色防控體系的支撐。一只小小的蜜蜂,帶來的是整個生產過程的變化。與蜜蜂授粉相結合,北京市植保站推廣集成了無病蟲育苗、產前棚室和土壤的消毒預防、產中科學防控、產后病殘體無害化處理等10余項核心技術,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除了沒有農藥殘留,果實更安全以外,經過蜜蜂授粉的果實,外觀、口感也更好了。
北京市植保站蔬菜科科長王曉青告訴筆者,經抽樣檢測,利用蜜蜂為草莓授粉,坐果率平均提高30.8%,增產20%到40%,歪果、畸形果率減少30%以上。
節本增效帶來農民收入的大幅提升。以京郊為例,采用蜜蜂授粉和配套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區,草莓每斤銷售價格提高了2.5元左右,經濟效益每畝增加7510元。
(蘇秋芳)
摘自《北京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