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京京郊農民種植的蔬菜也開始講究“顏值”了。通過“身高”“體重”“身材”“膚色”等不同標準進行分級后,“顏值”高的蔬菜身價陡增。
早上6點,順義區大孫各莊鎮老公莊村的菜農徐小松就鉆進了自家黃瓜大棚,邊采收黃瓜邊進行分級。“黃瓜分級主要看‘身高’,28?32厘米高度、直溜的黃瓜,就是一級。太高、太矮都會降級。”徐小松說,以前她家的蔬菜都是小販來地頭兒收,大小一起稱,撮堆兒賣。后來加入綠奧蔬菜合作社后,開始在地頭兒對蔬菜進行分級篩選,雖然比以往費了點時間,但蔬菜價格提高了很多。她家一棟大棚的一茬黃瓜收入,比其他撮堆賣的農戶能高出1萬多元。
據北京市農業局農技推廣站高級農藝師王福東介紹,農民田間生產的蔬菜大小、形狀、顏色不可能完全一致,但通過把蔬菜按品質、色澤、大小、成熟度、清潔度和損傷程度進行分級后,能滿足消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質、優價。然而,北京市分級包裝蔬菜上市量占總銷售量比例不超過5%。為此,該站引進國外的分級包裝技術,根據蔬菜配送企業對產品規格的需求,參照國內外蔬菜分級標準,結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品種、生產規模及生產水平,研究并完成了番茄、黃瓜、西葫蘆、甜椒、圓茄等20多種蔬菜的分級指標的制定。如菠菜、黃瓜等可按“身高”分級,土豆、三寶白菜、生菜等按“體重”分級,西葫蘆等蔬菜按身材是否勻稱進行分級,西蘭花、西紅柿等主要按“膚色”進行分級等。
目前,示范合作社、農企采用分級的蔬菜,已占到蔬菜配送銷售總量的80%以上。其中,綠奧蔬菜合作社種植蔬菜品種共有100多個,在市農技推廣站的幫助下,制定蔬菜分級標準后,合作社把分級處理過的蔬菜,根據銷售需要進行包裝,分別銷售給超市、會員、團體食堂、配送企業等。通過地頭兒分級處理,使菜農每斤蔬菜價格同比提高了15%以上。
(柯南雁)
摘自《農民日報》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