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舍遺體:期待奇跡出現(xiàn)
沒人知道大猩猩的腦中或是心里到底充斥著一種怎樣的情緒,但動物學家能肯定的是,在野生的環(huán)境下,幾乎所有的猿類和猴類母親遇到幼子夭折的情況,都會出現(xiàn)類似的反應(yīng):把幼子緊緊抱在胸前,就像它們?nèi)曰钪粯诱疹櫽屑印T谄浜蟮膸滋焐踔翈字軙r間里,母親走到哪里,都會一直帶著幼獸的尸體,并對那些試圖奪走尸體的威脅進行反擊。這就像人類的一些行為,隨意動及亡者的尸體,同樣也會觸犯很多人的忌諱。
對于大猩猩來說,從受精卵到呱呱墜地,小生命在子宮中要待上長達295天,出生后夭折率又很高,所以母猩猩每隔6至8年才能成功撫養(yǎng)一只小猩猩,這種喪子因此更具悲劇性。專家介紹:“我們知道靈長類動物的懷孕期比較長,而且一次生下的后代往往只有一個,因此每只幼獸都凝結(jié)著母親無盡的投入與期望。”
吞食尸體:以生存的名義
在廣袤的非洲草原上,獅子處于食物鏈的頂端,憑借尖牙利爪以及一手過硬的潛伏本領(lǐng),很多大型食草動物都會成為它的盤中餐。和其他很多大型貓科動物一樣,獅子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懶家伙,如果有送上門的現(xiàn)成食物,它也懶得去追逐折騰。這樣一來,同類的尸體也被它添加到了菜譜上。
除獅子外,在饑荒情況下,河馬也會吞食同類的尸體,甚至連一向形象憨厚的駱駝在這方面也有不良記錄。相比之下,由于食腐為生而臭名昭著的南美洲禿鷹的行徑則要地道得多,它們會將同類的尸體撕成碎片,而后用爪將其送至大樹梢或高山的巖洞中,任其腐爛,而絕不會把肉吃掉。
清理遺骸:以防傳染
鼴鼠生活在地下世界中,它們挖掘的通道四通八達,宛如一座迷宮。如果它們在地下隧道中遇到一具同類的尸體,會立即將其拖拽到地下世界的“公墓”隧道中。
可能是衛(wèi)生方面的原因,如果“公墓”已被堆滿,鼴鼠會用土將整個“公墓”隧道牢牢填充,然后再挖掘出一條新的“公墓”隧道來。
像蜜蜂或者螞蟻這類群居的昆蟲,會把有關(guān)處理同類尸體的事項考慮得非常周到,有“專蟲”負責從事這方面工作。這些“專蟲”會在幾分鐘內(nèi)拋棄那些尸體,將它們?nèi)拥讲粫绊懙椒涑不蛳佈ǖ陌踩秶猓械倪€會用沙土和青苔把尸體掩埋起來,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傳染性疾病的大規(guī)模傳播。
(孔令龍)
摘自《奧秘》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nóng)村雜志社唯一官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仿冒必究 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