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養生熱的冷思考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養生不等于“練練身體、吃吃補藥”,不要一講到養生,只想到軀體上的養生,而更應重視心理上、精神上的調攝。

  第一個冷思考,就從養生的基本概念說起。其實,養生的概念比一般人認為的要深刻得多。

  早在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就說到,“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就是說生活起居、行為舉止都要有益健康,不能有害生命,這就叫養生。《呂氏春秋》用“不以害生”四個字解釋養生,道出了養生的真諦。養生是一種健康理念,一種文化現象,一種生活方式。

  這些年我們編寫養生教材,這樣解釋養生:根據人體生命過程的活動規律所進行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的身心護養活動,都可視為養生。

  這里有兩點要注意:第一點,有效的養生一定要有理論指導,要根據人體生命過程的活動規律進行。沒有理論指導的養生只能是盲目養生。第二點,不要一講到養生,只想到物質上、軀體上的養生,事實上,心理上的調試,精神上的調養更為重要———也就是民間說的一句話:養生首先要養心、養神。

  接著這個話題,說說對養生動靜形神關系的冷思考。近幾十年來,我親歷了中國南方尤其是滬浙一帶的冬令膏方進補熱潮,其中也折射出養生領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社會“通病”。具體來說,無外乎“重動輕靜、重形輕神”。

  如今要討論養生的動靜關系,很難深入。一講到動靜,大家都會喊一句口號“生命在于運動”。有多少人在高呼這句口號時想到生命更在于寧靜?肢體運動是練形的,情志寧靜是養神的,如果要講動靜關系,應該是“動靜結合、以靜為主”。

  如果你肢體在運動,心里也在躁動,我勸你還是不要動了。你一面打太極拳,一面想著收益的漲跌,想著你的職稱、晉升、指標、業績……形在動,神也在動,怎能對養生有好處?

  中華傳統文化給我們留下豐富多彩的養生功法,諸如氣功導引、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等。所有養生功法在習練時都講究調節呼吸、排除雜念、意念守一,最高境界就是進入入靜狀態,也就說,肢體固需動,心神卻要靜。

  可惜,冬令進補期間,找醫生的人都在詢問滋補藥物或食物,很少有人跟我們討論如何養神。

  膏方淪為炫富奢侈品的同時,也引發人們思考:是不是只要越名貴的補品吃得越多,就越健康、越長壽?回答一定是打問號的。因為你在養形的同時,還要注意調神。

  魏晉文學家、思想家嵇康寫過一篇《養生論》,舉了很多例子闡明精神養生的重要性。他說有的人服用富汗的藥依然出不了汗,但是一感到難為情馬上就出汗了;你一頓飯不吃就感覺饑腸轆轆,但在極度悲哀時,幾天不吃也沒有饑餓感;平常夜晚不讓你睡覺,你一定昏昏沉沉,但若心有憂愁,即便躺在床上,也輾轉反側、徹夜不眠。文中甚至說到,梳理鬢發,試圖讓頭發蓬松起來,大量喝酒,試圖讓面色紅潤起來,但其效果甚微。然而若有人一旦發怒,會立刻眼睛充血,面色通紅,頭發豎起,甚至把帽子沖出去,“怒發沖冠”是也。這雖有夸張成分,但可窺見精神作用的重要性。由此可見,精神調攝當為養生之首務。

  第三個冷思考繞不開膏方。膏方熱了很多年,我們需要一點冷思考,否則恐要“熱昏頭”。

  首先,膏方有所宜也有所忌。臨床情況非常復雜,但概括起來,有五類人群似乎是比較適合服用膏方:一是先天不足,稟賦虧虛。二是后天失養,脾胃虛弱。三是勞累太過,身心疲憊。四是年邁之體,形神不支。五是病后體弱,正虛待復。

  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吃膏方。古文獻記載:感染發熱的人、腹滿便秘的人、濕濁內盛的人、食積痰嗽的人,均不宜服用膏方。

  而且,膏方用到的藥材價格確實高,不少老百姓感慨沒想到膏方成奢侈品了。

  最后說說膏方人文傳承的冷思考。有人認為,膏方是近一二十年才興起的補養方式,也有不少人包括醫務界人士忽略膏方人文傳承,還有的人對膏方亂象視而不見,這讓人著急。膏方不是新創劑型,而是古今一脈相承。

  (李其忠)

  摘自《文匯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