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一群新的消費者雖然可能不了解可持續性、自然周期或者是農業產業化存在的問題,但他們開始特別關注農用化學藥品,并且希望自己所食用的食品中不含有這些農藥。最重要的是他們很愿意為這類食物支付更高的價錢。因此,有學者認為,整個替代農業運動發展速度雖然緩慢,但是有機農業必將發展成為食品生產主流。
美國的有機食品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每4年增長一倍,因此剛剛起步的有機食品工業需要努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有機食品工業的發展也常常是喜憂參半:有機食品質量差別很大,而且基本上只能在超市里買到;關于什么是合格的有機食品的爭論一直存在,許多組織提出各自不同的標準。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農業部成立了顧問團起草一份有機食品工業標準。這一標準于1997年被采納,為企業進行更大規模生產、吸納更多投資以及生產多樣化的有機食品鋪平了道路。許多大型食品加工企業以及食品零售商看到了商機,他們就每一個食物品種都推出了數百種新的有機產品,這在食品供應鏈內掀起了不小波瀾,因為供應商以前提供的有機產品只局限于農產品和水果。有機加工食品及有機肉類的出現刺激了市場對有機谷物、大豆的需求。
這種新的需求加快了技術革新。據調查,在美國愛荷華州,有機玉米的畝產量已達到傳統種植方式產量的90%以上,有機大豆的畝產量已達到傳統種植方式的94%。即便有機作物的種植成本因為需要天然肥料等原因仍高于傳統種植,但農民愿意支付多出來的那部分成本,因為有機玉米的售價相當于普通玉米價格的兩倍。這一價格不僅僅涵蓋了其高額的成本,而且使每畝有機作物的利潤大大高于普通作物的價格。美國伊利諾伊州一位有機種植者林恩·克拉克森說:“在美國種植有機作物的那些農民最快樂,一般每畝的毛收入超過1000美元,而且他們在種植過程中沒有污染環境。”
和利潤一樣重要的其他因素也在促使農民接受有機種植體制。如今,許多農場使用化學農藥導致農場的物理條件——尤其是土壤開始惡化。此外,農民對以往自己只是價格的接受者、買主才是價格的制定者的機制感到不滿,而有機作物的種植者可以對其產品價格享有更大的控制權。
(李 銳)
譯自Paul Roberts(USA)《The End of Food》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