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養雞關在籠子里養,他把雞往山上趕;別人養雞喂配好的飼料,他給雞吃木瓜、黃粉蟲;別人的雞住雞窩里,他養的雞棲樹枝、架子上;別人建雞場為賣肉雞,他要讓雞場變成旅游景點——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永湖鎮老圍下村80后青年陳雪標搞養雞創業,摸索出許多與眾不同的新招數。最近,筆者趕赴永湖,探訪了他的養雞故事。
早起先把雞往山上趕
有個廚房專門給雞做飯
從老圍下村委會出發,再經過長長一段彎曲顛簸的土路,進入一個三面環山的山谷,終于到了陳雪標的養雞場。許多養雞場如工廠一般,房子一棟接一棟,而這里卻只見山腰上一個簡陋的工棚,再無別的建筑。
“你的雞舍在哪兒?”面對筆者的疑惑,陳雪標說,這整片林子就是雞舍。林子邊上有網圍住,不是怕雞跑了,是怕別的動物進來。至于網攔不住、容易偷雞的蟒蛇,他則養了一群鵝來當衛士。
別的養雞場都是把雞關在籠子里,讓雞盡量多吃少動,陳雪標卻生怕雞待著不動,天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趕著雞往山上跑。
筆者到訪時,陳雪標和工友正在忙著焊接不銹鋼網架,這樣的網架在山上已安裝了好幾個,他說是專門用來給雞歇腳的。別人給雞在地上做窩,他卻讓雞棲息在架子上,或者樹枝上。
工棚里設置了一個廚房,磚砌的灶臺上架著一口大鐵鍋,灶膛里柴火熊熊燃燒,鐵鍋上熱氣騰騰。陳雪標的妻子腰系圍裙,在廚房里忙活。她說,這廚房是專門給雞做飯用的,鍋里煮的稻谷和碎米,就是雞吃的主食。
陳雪標養雞不買飼料廠生產的現成雞飼料,而是自己動手調制食物,喂煮熟的稻谷、麥麩和玉米粒。每隔10天左右,他這些寶貝雞還能吃到一次特制的營養餐,材料是木瓜、南瓜或者黃粉蟲。
放棄花木生意半道改行
立志要養出健康品質雞
陳雪標今年30出頭,原本是經營花木場的,2015年才轉行,承包村里的300畝山地,建起了養雞場。
不懂養雞的行情、沒有養雞的經驗他都不怕,邊干邊學先做起來再說。養雞技術方面除了跟親友請教,他還積極利用自己年輕熟悉網絡的優勢,借用網絡資源學習養雞技巧,廣泛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給雞喂木瓜、南瓜等招數,就是他從網上了解到的。
陳雪標說,他養雞選擇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子,是自己刻意這么做的,但這樣做并不是標新立異搞噱頭,而是為了讓雞長得更健康。他放棄熟悉的花木生意半道改行養雞,就是看到市場上飼料雞、速成雞供應充足,價格也便宜,人們卻不太中意;土雞人們喜歡,卻不光價格高還難得買到。“我就想嘗試看能不能換個法子,讓規模化養殖的肉雞,也有像家雞一樣的好品質。”他說。
養雞場不只賣雞
還要做成旅游景點
雞場建成后,陳雪標試養了本地土雞、珍珠雞、貴妃雞,還有山雞等五六個品種,總數目前有七八百只。上述那些新招數,經過實踐檢驗他發現效果不錯,雖然雞長得慢一些,至少得半年才能出售,但很少發病,所以沒什么損失。
由于是散養,雞場通風透氣,現場雞糞的臭味并不大。雞的羽毛油光發亮,雙腳有勁兒跑得飛快,陌生人很難抓得到。
“這片山谷遠離人煙沒有污染,雞喝的水都是從山上引來的山泉水,吃的也都是健康食物,而且天天呼吸新鮮空氣,天天爬山鍛煉,雞咋能不健壯!”陳雪標自信滿滿地說,他的養殖方式不同,銷售也不想走肉雞市場批發的老路,他的目標不是養雞場,而是要建成生態休閑農場。
接下來,進山的土路很快會改造成水泥路,后山有一個天然的山溪瀑布,陳雪標也打算整修一下。同時把山下的地里種上蔬菜,還有各類花草,雞糞剛好可以做種菜種草的有機肥料。到那時,游客來了可以欣賞風景,觀賞山雞、草花,品嘗美味的雞肉和有機蔬菜。
(羅孝宗)
摘自《中國畜牧獸醫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