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多喝水、多休息
【癥狀】諾如病毒傳染性很強,學校、托幼機構等是集中暴發的主要場所。感染諾如病毒后,2~3天就會開始出現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胃痛、腹瀉、頭痛、發燒等。
【治療】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屬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情況下無須特殊治療,主要通過補液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以及充分的休息與飲食調理。但嬰幼兒及患有基礎疾病的兒童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較高,須及時就醫。
【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與病人接觸,或接觸到病人用過的東西以及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唾液等。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做好個人衛生、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本病的關鍵,要養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開等健康生活習慣。
手足口病:注意腦炎等并發癥
【癥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容易導致死亡,致死原因主要為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
【治療】本病如無并發癥,多在1周內痊愈。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是對癥治療。重癥病例需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
【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就診。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糞便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流行性感冒:多喝水、常通風
【癥狀】從感染病毒到出現癥狀,潛伏期為數小時到2天。絕大多數患兒發病突然,先是出現發冷、寒戰等癥狀,隨后發熱,體溫升至39℃以上,持續3~5天,并伴有頭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咯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癥狀。
【治療】本病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主要以緩解癥狀為主,通常在1周內痊愈。流鼻涕、打噴嚏癥狀較重時,可以服用感冒藥;咳嗽、咯痰等癥狀較重時,可選用祛痰和止咳藥物;出現高熱,可服退熱藥。
【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流感患兒需注意多補充水分、多休息,房間要多通風;飲食應注意營養均衡、易消化,發病前期以清淡飲食為主。若發現孩子高熱持續不退或退熱后體溫又上升,同時出現咳嗽、喘息、面色發白或青紫時,說明有并發喉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醫。
猩紅熱:臥床休息最重要
【癥狀】 此病是高發于冬末春初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以2~10歲幼兒為最多。
輕型:發熱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癥狀已消失,常在出現皮疹脫屑或并發腎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紅熱。
中毒型:病勢發展迅速,突然高熱,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常有驚厥、昏迷、嘔吐、煩躁不安,有時可迅速出現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點。
膿毒型:較中毒型癥狀更重,但此類患兒現已極少見。
【治療】青霉素是治療猩紅熱的首選藥物(用前需皮試)。患兒要臥床休息,并注重加強營養,及時補充水分,癥狀嚴重的可輸液治療。
【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居室應注意陽光充足和空氣新鮮,保持安靜。患兒需注意口腔衛生,每次飯后應漱口。出疹期間,要加強皮膚護理,可涂抹藥水止癢。家長應給孩子剪短指甲,以防孩子不慎抓破皮膚而造成感染。
麻疹:警惕肺炎等并發癥
【癥狀】起病初期似感冒,有發熱,體溫可達40℃,有流涕、咳嗽、結膜充血、畏光等癥狀。起病2~3天后,口腔兩側頰黏膜上可出現小白點,周圍有紅暈,4~5天后開始出疹,皮疹先見于耳后,逐漸由發際、前額發展到顏面、胸背、四肢、手足心。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整個病程約10天。一旦麻疹治愈,可獲終身免疫。
【治療】無并發癥的麻疹患兒不必住院治療,但因患兒在出疹的5天內傳染力很強,必須嚴格隔離。若患兒高熱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并發了肺炎;如果在出疹過程中患兒聲音嘶啞,喝水即嗆咳,這是并發喉炎的先兆。出現上述并發癥,都要及時就醫。
【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給患兒保暖。在發熱出疹期間,多喝水。給予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特別要注意維生素A的補充。發熱有助于皮疹透發,所以出疹期高熱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熱藥,但體溫不要降得太低,維持在38℃左右即可。在恢復期除少吃油膩的食品外,無須忌口,每天可用溫開水將毛巾浸濕擦凈鼻和眼睛。
流行性腮腺炎:少吃酸的食物
【癥狀】此病主要由飛沫傳播,接觸了患者使用的食物、餐具、玩具等也可發病,兒童患病一次后通常可獲得終身免疫。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首先出現發熱、渾身酸痛、流涕、咽部紅腫等癥狀,1~2天后腮腺腫脹,一般一側腮腺腫痛1~2天后另一側腫。腮腺腫脹以耳垂為中心,耳下明顯,腫脹處不紅、發亮,張口、觸壓時疼痛。發熱在3~5天后可退去,腮腺腫脹1~2周后消退。
【癥狀】無并發癥的兒童無須就醫,只需在家中隔離護理,到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若發現孩子高熱不退、嘔吐頻繁、頭痛、嗜睡,要警惕并發腦膜腦炎,需及時送醫。
【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患兒宜臥床休息,進食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多飲水。不要給兒童吃酸的食物,以免加重疼痛。用冷毛巾擠干水后輕輕地貼在腫脹的部位,可減輕疼痛和腫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曹清)
摘自《大眾醫學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