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挫折教育如何進行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是歌曲《真心英雄》的歌詞,同時也是人生的寫照。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沒有遭受挫折的洗禮,沒有正確對待挫折的思想,就好像是溫室里的“花朵”,是很難適應社會的。因此,給孩子樹立挫折意識,讓他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才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無策。

  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差不多在10年前,彼時的人們認為獨生子女缺少磨難和生活經歷,便要進行所謂的“挫折教育”。于是,一種針對獨生子女心理生理特質的挫折訓練營開始出現。但是由于其教育方式備受爭議,最近幾年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宗春山認為,其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搞清楚什么才是有效的挫折教育。

  要搞清楚挫折教育,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挫折。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障礙。心理學指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教育都是應試教育。盡管素質教育推行了很多年,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是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應試教育依然占據著很大的比重。而應試教育的實質就是擇優教育,以分數為主要評判依據。而分數有高低之分,這就很難避免孩子受到挫折。

  宗春山認為,現在進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和過去相比,如今的價值觀念和競爭壓力都不可同日而語。一方面,過去由于生活水平相對較低,選擇較少,因此也就不存在擇校、就業等困惑,國家從頭管到尾。隨著社會的發展,價值取向越來越多元化,選擇越多,人們越容易焦慮。

  挫折教育三大誤區

  不少家長對于挫折教育依然存在著誤區。中國著名心理學家、中科院博士生導師王極盛向記者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幾種誤區。

  誤區一:挫折教育是某些人或者某些階段必須經歷的。挫折教育并非指的是某一個階段,而是一生。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克服挫折戰勝困難的一生。生活之中,挫折無處不在。

  誤區二:挫折教育就是吃苦。生活苦不苦,其實是一個十分主觀性的命題,這主要取決于是否是當事人的選擇。如果是他的選擇,或許就不苦。如果不是,別人看著再美好,當事人或許也會覺得很苦。比如說,那些網癮少年,能夠好幾天不洗澡、不睡覺。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很苦,但是他們卻覺得很高興。

  誤區三:挫折教育多向孩子說教就行。王極盛認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暗示、模仿、感染,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傳遞給孩子。家長不能只是進行說教式的挫折教育,要從自己做起,面對挫折,自己首先得具有強大的抗挫能力,這比說一百句都管用。遇到挫折,家長只知道發牢騷,怨天尤人,那孩子多半也是這樣。

  挫折教育如何進行

  既然挫折無處不在,那么面對挫折,應該如何應對呢?

  宗春山認為,面對挫折,首先要進行認知訓練,或者稱為歸因訓練。遇到挫折后,歸因合理化。其實,人生不順,十有八九。如果能夠把人生不順的原因都合理化,那么這樣就不容易產生挫折感。相反,如果不能做到合理的歸因,總是抱怨“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為什么跟我過不去”,就容易受到挫折。

  第二個則是情緒管理。不同的歸因,就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那么如何管理我們的情緒呢?首先要能識別自己的情緒。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俗話說:當局者迷。當你不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緒,就很難識別自己的狀態。不能識別自己的狀態就很難管理自己的認知。另一種則是思維模式的改變。思維模式的轉變,將直接影響情緒和狀態。有的時候其實并非挫折,但被孩子當成了挫折,這是非理性思維。宗春山向記者講述了一個例子。一名常年在班里名列前五名的學生,有一次考試沒能進入到前五名,就不去學校了。在這個孩子看來,不能進入前五名,就不是好學生。

  挫折教育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王極盛認為,挫折教育與家庭教育分不開,孩子的品質、意志、視野都會受到家長的影響,家庭教育對培養孩子積極的抗挫能力作用很大。家長遇到困難,不能先打退堂鼓,要有戰勝挫折的強大信心和決心。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做出恰當的反應。要保持和孩子良好的溝通,因為只有在良好的溝通基礎上,孩子才可能主動把他們遇到的問題講給家長。當家長獲知了關于孩子的令人瞠目的事情發生時,家長一定要冷靜,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圖自己的一時之快,把火氣發在孩子身上,要克制住自己,堅決地和孩子站在一起,幫助他跳出陰影,走向光明。

  王極盛認為,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沒有必要刻意為孩子創造挫折,父母首先需要了解孩子自身的能力特點,關注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時的態度和應對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加以引導即可。不要給孩子設置無端的挫折,尤其不要隨便否定孩子這個人。在解決方法上多下功夫。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多從方法上給孩子以點到為止的啟發和指導,盡可能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這樣才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感及父母的關懷。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這時,家長不要嫌孩子拖拉時間而包辦下來,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后,引導孩子去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哪里,下一次再面對挑戰或挫折時,孩子就會主動積極地去面對。

  王極盛告訴記者,根據他多年研究發現,在中國,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過分保護式,這類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第二種是過分監督式,這類家長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畫地為牢,不許孩子干這干那。第三種是嚴厲懲罰式,這類家長對孩子經常打罵,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孩子要么膽小如鼠、唯唯諾諾,要么就是具有暴力傾向。第四種是溫暖、理解、民主的家庭教養方式。

  魯迅曾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讓孩子逐漸獨立,不能將孩子總養在溫室中,扼殺他們學習面對挫折的機會。學校和家庭要教育學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敢于面對現實的勇氣,在逆境中也能夠順利走出來,滿懷激情地擁抱生活。老師和家長要多給學生講解那些身處逆境仍然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人生經歷。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百折不撓的探究精神,從而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    (余    源)

  摘自《北京晚報》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