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治療前提必須是精準診斷
提到精準醫學就不得不提腫瘤。腫瘤是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具威脅性的疾病之一,目前的治療方法也不盡如人意,精準醫學成為新的期待。因為沒有完全了解腫瘤發生發展的根本機制,所以要對腫瘤實現精準治療還比較困難。不同的腫瘤有不同的病因,會產生不同的變化;腫瘤的發生發展受到多種基因影響;同樣的腫瘤發生在不同的機體和不同的階段,其表現形式及對治療的反應都不一樣。如肺癌分為腺癌、鱗癌、小細胞癌、大細胞癌,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臨床進展及治療方案也不一樣。即使同樣是腺癌,發生在A體內和B體內,臨床治療過程也不一樣。
精準治療的前提必須是精準診斷,精準診斷又需要我們做很多的工作。所以,要把精準醫學的概念理解透,我們還需要做很多事情。
精準醫學方案 要根據人種、環境調整
推行精準醫學聯盟、進行多學科聯合作戰能打通這些環節,推行中遇到的阻力可能來自環節里的每個人。他需要在做好本領域工作的同時,更具遠見,了解上中下游的各環節,并能想辦法與之結合。我們一直提倡現代科學要跨學科交叉發展,相關研究者要多去交流、碰撞,這樣不但能夠為別人提供幫助,有些自己的難題也會得到啟發以致解決。
有人認為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精準醫學方案只適合美國,我們要本土化,需要中國版的精準醫學方案。科學無國界,研究需要全球科學家一起努力,同時根據種族、環境和基因的差異,及本國的具體情況做相應調整。不少藥物適用于歐美人種,卻未必適合亞洲人種,反之亦然。例如,有一種抗肺癌的藥物,經過大量臨床試驗后面市,對歐美人種的治療沒達到預期效果,本將作廢,這時研究者發現該藥物對亞洲人種來說效果良好。研究發現,是因為亞洲人發生基因突變,一個受體基因的改變影響了藥物的敏感性。不必在乎誰先提出來,中國也沒必要完全跟在別人后面。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做他們沒有想到或還沒有做的事。
不再談癌色變
經過多年發展,我們已經可以控制一些腫瘤,讓它處于治愈狀態,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如乳腺癌,早期比較容易發現,治療手段也比較完善,不少患者能度過五年生存期,甚至更長。帶瘤生存,或高質量的生存都可以達到。除了實體腫瘤,兒童白血病基本上也能治愈。
腫瘤早診早治是極其重要的。“治愈”的前提是一定要早發現。為什么惡性腫瘤可怕?往往是因為發現得太晚,很多都發生轉移了。從現階段看,對于轉移的腫瘤,我們還沒有好的方法,但也并非對腫瘤轉移束手無策。惡性腫瘤容易發生轉移,我們可以在其轉移前檢測并預測患者發生轉移的概率。如果概率高,在早期治療就要用更強烈的藥物,把腫瘤細胞殺死得更徹底,并定時監測。如果同一腫瘤在另一位患者身上轉移概率不高,那治療方法肯定和易發生轉移的患者不一樣,這是精準醫學中的重要部分,雖說這都是概率問題,但至少概率提供了一個選擇。
基因檢測可以幫助我們不斷發現控制轉移的基因,如果這個基因發生變化,確定其是促進轉移還是阻斷轉移,是否可以進行基因修飾。這些信息能幫助我們在預防、治療、監測上采取不同的策略。
基因檢測已經在臨床應用中發揮作用,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方面都有很多實例。但目前樣本量不多,仍需要大量人群做大樣本的臨床觀察,結合大數據分析,才能最終揭開腫瘤的秘密,進而徹底攻克癌癥。
(方偉崗)
摘自《健康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