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老年患者需長期或終生服藥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為全人群的4.2倍,大多數老年患者需要長期或者終生服藥。老年患者由于身體內各組織器官功能衰退,必然會影響到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并容易引起蓄積而產生各種藥物的毒副作用。另外,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有所降低,每天大劑量吃藥也容易發生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合理用藥和安全用藥能提高老年人用藥的依從性,減少毒副作用,有利于病情的控制,降低、延緩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升生活質量。
老年人患慢性病有三個特點:一是多系統疾病共存,二是多種病理改變共存,三是不同疾病之間會互相影響。
老年人不合理用藥四大表現
用藥過多,重復用藥 很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同時服用藥物五六種,甚至多達十余種。不同的疾病到多個醫院不同專科診治,大多數人不能準確說出自己之前服用的藥物,就可能造成開藥重復;有些藥物一藥多名,有些是復方制劑,很可能造成重復用藥。
用藥時間過長,服藥時間不合理 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都需要長期服藥,老年人由于器官衰老,雖然有些藥物毒性小,但長期服用也會產生蓄積,產生不良反應。由于慢性病的種類、藥物的性質和作用等有很大差別,如果服藥時間不合理,就會影響療效和加大不良反應。
不嚴格遵守醫囑,擅自用藥 有些老人治病心切,不嚴格遵守醫囑,自認為吃藥的種類越多,藥量越大,治療效果越好,自行增加藥物的種類和劑量。有的老年患者“久病成醫”,憑著感覺自行增減藥物的種類和劑量,當病情好轉,就自作主張停止用藥。有些老人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未見病情好轉,就懷疑藥物的療效,而去購買各種廣告宣傳的藥品。
服用過期或者變質藥品 有些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由于行動緩慢,身體靈活性差,外出不方便,會一次購買大量藥物長期服用,造成藥物過期而誤服。
家人的關愛能讓治療效果更好
老年人對藥物的敏感性較高,服用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增加,因此醫生給老人開藥要選擇合適的藥物種類,用藥要少而精,一般應控制在5種以內。
老年人盡量選擇口服制劑,吞咽困難的患者可服用糖漿或合劑。同時,應當重視與藥物治療相關的營養選擇和搭配。
老年人往往有孤獨感,失落感,他們盼望關愛、關心和理解。關懷照料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幸福感,而且對有效發揮藥物療效至關重要。老年人由于記憶力減退,容易造成漏服、多服或者誤服,家人要注意監督和提醒,有條件的可以由專業醫務人員負責配送藥物。家人可以將一周服用的藥物預先分放裝好,并標注清楚一周七天早中晚的時間,便于老年人服用。
(黎 健)
摘自《健康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