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楊永泰 探索用無人機養鴨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說起農業養殖戶,我們所想到的形象也許是這樣的——頂著炎炎烈日拼命奔走追雞趕鴨,或是站在泥濘沼地攪拌飼料。可如今的農村,孕育了一批“90后”新時代青年——他們繼承了父輩勤勞質樸的品質,同時勇于開拓,運用新科技創新養殖技術,促進農業科技化發展。廣東省遂溪縣“鴨司令”楊永泰就是這么一個典型。

  勤懇勞作 希望能撐起一個家

  1992年出生的楊永泰,是遂溪縣遂城鎮新灘村人。他皮膚黝黑,留著一頭短發。記者采訪他時,他正操控著無人機監控養殖場,舉手投足之間盡顯文質彬彬。兩年前,大專畢業的楊永泰,辭工回到家鄉協助管理養鴨場。“畢業后我在江門打了半年工,一方面覺得工作報酬不高,發展空間很有限;另一方面家里實在缺人手,不想累壞了爸媽,所以我就決定回家創業了!”楊永泰憨憨地笑著說。

  養鴨場的工作很辛苦。楊永泰和弟弟每天早晨6點多就要起床,將鴨子從鴨棚一路趕到池塘里去,然后才可以回到已經清空的鴨棚,對鴨子們夜里生下的蛋進行收集和清潔工作。在鴨棚里,由于鴨子好動,容易踩臟鴨蛋,給揀蛋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清潔、裝載好鴨蛋后,楊永泰和弟弟時常要開著小貨車,行駛在崎嶇泥濘的山路上,為客戶們送貨。下午,楊永泰和弟弟又要忙著整理鴨棚和看管鴨子,防止個別鴨子“逃跑”。到了晚上,兩兄弟還要把鴨子從池塘趕回鴨棚。

  楊永泰帶著弟弟每天起早貪黑,不怕臟不怕累,將養殖場管理得井井有條。父親經營養殖場20多年,一直勤勤懇懇地努力工作,這讓楊永泰感觸頗深,他希望像父親一樣,用自己的雙手為家里撐起一片天,同時運用新科技改善養殖場經營,打出自家的品牌。

  無人機養鴨 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父親擁有20多年的養殖經驗,懂得不少的養殖技巧,并將這些經驗傳授給了兩兄弟,但楊永泰并不僅僅滿足于此。運用新科技為農業養殖服務,實現自動化養殖,是楊永泰對家庭養殖場最大的愿望。

  大專時期學習應用電子技術的楊永泰,對電子設備非常喜愛。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上網時被無人機航拍的照片所迷倒,于是購置了一臺無人機。當無人機到手的那一瞬間,楊永泰突然產生了一個新穎的想法——用無人機來趕鴨子和進行養殖場的監控工作。

  為何會閃現這樣的念頭?楊永泰告訴記者,每天人工驅趕鴨子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實在太多,一家人為此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頭。有了想法,楊永泰便開始實施,沒想到效果很好。“鴨子天生膽子小,它們怕鳥或一些飛行物,所以用無人機來趕鴨子成效特別顯著。”楊永泰饒有興致地向記者解釋。

  每次無人機起飛前,楊永泰都會仔細地組裝、檢查飛機和遙控器等設備,并根據天氣、風向等做出調整。

  當天采訪完已近傍晚,記者欣賞了楊永泰用無人機趕鴨子的情景。只見無人機起飛后,他認真地觀察無人機的飛行狀態,時不時地抿抿嘴唇。操縱飛機將鴨子趕離池塘后,他將飛機定點于某處進行場地監察。偶有鴨子掉隊,就馬上操控飛機攔截。就這樣,只要立于岸上陰涼處或坐于棚間,楊永泰就可以指揮一支鴨子大軍,讓鴨子們臣服于無人機下。楊永泰養殖了一萬多只鴨子,只需大約20分鐘,他就可以將所有鴨子趕回鴨場。而據楊永泰介紹,以前,父親和兩兄弟起碼要花一個小時才能將鴨子全部趕回。

  楊永泰家的養殖場面積達60余畝,鴨子每日產蛋多達五六百個,如果單靠人力,成本實在不小。“以前家里也請過幾個工人,但人工這筆支出太大了。”楊永泰告訴記者,現在用了無人機后,由兩兄弟打理鴨場綽綽有余。

  與電商合作 實現“一條龍”服務

  據了解,目前國內無人機多用于航拍攝影和環境監測等工作,運用來趕鴨子以及對養殖場進行監控的做法并不多見。如今,楊永泰購置了兩臺無人機,并不斷利用晚上的空閑時間上網自學相關科學技術,研究電子制作和維修。“我想通過科學技術來實現養殖的自動化,包括趕鴨、揀蛋、喂養等過程的自動化。”楊永泰向記者透露了他的計劃。

  養殖場臨近海溝,時常有海水補充入池,再加上楊家所進鴨苗來自海南,品種優良,因此多產青殼紅心的海鴨蛋,口感好而品質優,特別受歡迎,多批發銷往外地。楊永泰不滿足于傳統的銷售模式,他已經計劃與電商合作,借助互聯網進行線上銷售,將自家的優質產品銷往外地。“我希望可以實現生產、包裝、銷售等‘一條龍’服務,逐步打造屬于自家的品牌。”楊永泰說。

  楊永泰的創意做法使他在遂溪當地很有名氣,當地群眾喜歡稱他為“鴨司令”,把他當成新一代“90后”農村青年的榜樣。

  (陳凱杰)

  摘自《中國畜牧獸醫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