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頭奶牛、50只雞、1000余頭豬、70公頃(一公頃相當于15畝)草地和森林、170公頃種農作場的耕地……保羅今年70多歲,他的“艾策爾”生態農場是德國的“明星”農場,這家位于黑森州維爾海姆鄉下的農場,已有200多年歷史,是德國“生態農業”理念最早的踐行者之一。
三四十年前,保羅夫婦名下還只有祖上傳下的不到30公頃土地,其余200多公頃土地都是這些年購買與租賃所得。
在德國,土地絕大部分為私有,一般可以自由流通和交易,從1953年開始,德國實施了田畝重整計劃,支持農地所有者對土地進行互換,重新登記,并加以平整改造,使之連片成方,適合于機械化耕作。因此,如今行走德國鄉間,處處可見如“艾策爾”農場一般整齊劃一的田園景觀。除經營農地外,保羅還以自家土地為抵押,從銀行貸款修建了一個生態養豬場。為擴大利潤空間,艾策爾家還在法蘭克福臨近的幾個城市開設了三家生態食品超市,出售自家出產及代銷的生態豬肉、牛奶、雞蛋、糧食加工品等。隨著“艾策爾”超市名氣漸盛,保羅一家也開始嘗試網店經營。
生態養豬
最令保羅驕傲的,是他經營了半生的“百分之百純生態農業”,“艾策爾”農場的生產方式比歐盟的Bio標準(有機標準)還要嚴格。按規定,農戶自行學習歐盟或德國對Bio農業生產的詳細要求,方方面面達標后,向受德國聯邦政府委托的農業監測公司提出申請。監測公司對農場進行考察審核,合格后即頒發“Bio”許可證。此后,監測公司每年還會以事先通知和不通知兩種方式派出獨立檢查專家來農場進行檢查,如果有問題則立即提出整改方案。如提出兩次整改要求后還不能達標,則會被罰款并吊銷“Bio”許可證。“艾策爾”農場每年需要支付幾千歐元的檢測費。
盡管農作物種植面積很大,但“艾策爾”農場的經營重點卻是養豬。按保羅的話說,農作物的利潤太低,養牛風險大,家禽出產不多,“還是養豬劃算”。農場擁有相當先進的生態養豬系統,保羅學機械工程的兒子親自設計了豬舍。豬舍分為兩大區域,一是隔離區,用來圈養剛購買回來的豬仔,確認健康后再將其送入第二區域,即正式的豬舍。在這兩個區域,豬舍都設計了互相隔開的進食區、臥室區、飲水區和排泄區,正式的豬舍高9米,并保證每只豬有1~2平方米的活動面積,屋頂可開天窗通風照明。另外,豬舍地上全部鋪滿厚厚的天然干麥稈,雖然成本很高,但可以吸收豬舍中糞便等發出的氣味。
豬舍的“生態”之處還在于與整個農場形成的生態循環圈。每年農場都會用40公頃地種植豆類植物,為豬提供優質純天然的蛋白飼料。豬的糞便也被機械驅動的清理系統匯聚到糞池中,作為農場其他農作物的天然肥料。不過,農場并不能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每年也需要從外界購買大量的種子、大豆、麥稈、天然肥料等。為達到“生態”標準,所購買的一切產品都必須具有“Bio”標識,且必須嚴格登記產品包裝袋上的產品序列號、質檢機構名稱、出產地等信息,一旦有問題能夠直接追根溯源。
生態超市
保羅介紹,經營生態農場的成本非常高,他家農場每年毛收入約有100萬歐元(約合730萬人民幣左右),其中90%來自于生豬飼養,而農場總成本每年接近90萬歐元,也就是說只能剩下10萬歐元的凈利。為了鼓勵生態農業生產,德國聯邦政府每年給生態農業用地每公頃500~600歐元的補貼,而普通農業用地每年每公頃只有300歐元。另外,德國農民在建設農莊時也可在銀行獲得利率優惠。
不過生態超市才是盈利的主力,一家超市每年的利潤就要比整個農場高出很多。以豬肉為例,艾策爾家的生豬出廠價大致為6~8歐元每斤,但在超市里,腌漬并包裝好的豬肉可賣到30~40歐元每斤。三家超店的主要成本是為雇傭的10多個工作人支付工資及相應的社保費用。
另外,保羅還拿還清貸款的豬場再次找銀行貸款,又買了十多公頃的土地出租,再加上農民的一點退休金,“算下來,我現在就是什么都不干,每月也有4、5千歐元的收入”他得意地說。盡管如此,保羅還是閑不住,每天在農場干活,并且他很看好生態農業的前景。他認為這種耕種方式不會以損害土地和環境為代價,雖然成本很高,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并能夠消費生態農產品。保羅的觀點也已經被數據證實:目前,全歐洲生態農業30%的市場在德國,全德生態農產品的一年銷售額已超過70億歐元。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