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給作物定制舒服的“家”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離開了陽光、雨露、土壤,在鋼筋混凝土搭建起的廠房里,植物可以生長嗎?產量有保證嗎?

  “植物工廠采用了溫濕光的自動補償系統,以互聯網智能控制,經過人工馴化的多種高附加值農產品可以在植物工廠實現量產。”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賀超興答道。

  循著這個回答,記者來到北京、西安等地的植物工廠,看一看廠房里的植物,到底是如何生長,又如何走進尋常百姓家的,這一新興的生產方式在我國應用和推廣的情況如何。

  廠房里,植物是如何生長的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光照、水分、養料、適宜的溫度等。作為植物生長的車間,植物工廠本質上是對這些要素的集成控制。

  去年12月下旬,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發布的空氣質量指數顯示,11天里有9天為污染天氣,其中中度以上的嚴重污染和重度污染就占到了8天。受霧霾天氣影響,昌平區溫室大棚光照普遍不足,草莓生長發育受寡照影響,上市時間比原計劃推遲了半個月左右。

  而在植物工廠里種植草莓的莓農,完全不用苦苦“等風來”。通過光傳感器的光照監測,植物工廠的物聯網系統可以自動調節光照,在霧霾天氣里依然“艷陽高照”。

  取代“太陽”的光照系統,是不是需要大量耗電呢?

  “光照的確占了植物工廠能耗的相當部分,為了節約這部分能源,我們一直在研究LED植物光效照明技術。”陜西西安旭田光電植物工廠負責人王琦介紹說,通過對光的波長、光質比、光合光子通量等的研究,找到適合不同植物品種、不同生長期的最佳照明光譜,可以實現高效利用“每一束光”。

  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全市人均水資源量為100立方米左右,僅為全國的1/21,世界的1/77,缺水程度甚至低于“沙漠國家”以色列的365立方米。水資源天花板制約下,北京都市現代農業一直在尋找一條節水高效之路。

  過了臘八,時至大寒。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農眾物聯植物工廠里,魚腥草、香椿芽、薄荷葉等新鮮蔬菜層層疊高,旺盛地生長著,透著一股子水潤勁兒。

  “這些菜生長在營養液中,除了植物生長正常吸收的損耗外,環境蒸發損耗幾乎為零。”該植物工廠負責人姚旭介紹說,在密閉環境下進行水肥一體化循環,相對于大田種植,水資源節約率可以達到93%以上。

  農民常說,植物生長離不開土地。事實上,植物生長真正離不開的并非土地,而是土壤中的養料。在植物工廠里,農作物種植在營養液或者礫石、蛭石、椰糠、秸稈等做成的基質材料里。植物生長所需養分由調配好的營養液補給,食品安全變得更可控,同時還避免了重茬,節約了土地。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目前情況,我國完全實現農產品消費自給需要30億畝土地,全國播種面積常年在23億畝左右,也就是說,大概有7億畝的土地要靠國外資源支撐。而植物工廠可以在同樣的土地上產出數倍農業產品,值得探索。”

  農眾物聯占地不足10畝的植物工廠,共有上下三層,一層栽培高端食用菌,二層種植山野菜,三層則主要種植茄果類蔬菜。滿負荷運轉下,能年產蔬菌茄果1400萬斤。

  擺脫了對土地的依賴,植物工廠變得“上天入地、無孔不入”。去年12月,旭田光電利用西安市一處地下人防工程,建起了一座640平米的植物工廠,將原本暗無生機的地下空間變成了充滿綠色的植物世界。

  降成本,先進設備也需本土化

  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產方式,植物工廠在荷蘭、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被普遍使用。“國外植物工廠發展相對成熟一些,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投入成本太高,不利于推廣。”姚旭介紹說,植物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光溫濕等變量只要控制在合適的區間,就可以保證正常生長。如進口溫控制導系統,雖然能調節溫度變量在0.01℃,相當于太空艙種植的控制程度,但其對產量的貢獻卻微乎其微,而投入成本比起國內本土設備卻增加了幾十倍。

  在農眾物聯植物工廠,記者看到,各色各樣的綠色蔬菜一層一層地摞了六七層。“每層的層高不同,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需要調整層高,國外進口設備可以自動調整層高,我們自主研發的設備則是半自動調整。”從自動到半自動,并非本土設備技術水平的不足,而是更了解市場的選擇。

  多數食用菌的生產在秋冬季節,因為食用菌正常生長環境通常溫度較低、濕度較大,因此在周年化生產過程中,大部分食用菌生產須降溫通風,所需能耗成為運營過程中主體成本之一。

  農眾物聯植物工廠在設計上采用依托食用菌、綠葉菜、茄果類蔬菜等所需條件的有效循環:使用食用菌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并使室內溫濕度增加的條件,協調互補綠葉菜、茄果類蔬菜的自然生長;再由綠葉菜、茄果類蔬菜吸收二氧化碳并降低室內溫濕度,協調食用菌的正常生長。另外,利用食用菌在不同過程中所代謝的無機營養物質對蔬菜生長進行補充,用蔬菜生長過程中淘汰的部分有機物質對食用菌生產進行補充,大幅度降低運營過程中的能耗、物料消耗,使植物工廠進入一種綜合態、互補式生產模式中。

  種種看,把植物工廠帶回家

  近一兩年,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植物工廠,參觀、休閑,或者買些新鮮蔬菜。要推進植物工廠的民用化,首先要讓民眾認識它。從去年12月下旬開始,農眾物聯植物工廠開始了一輪密集的科普推廣活動,舉辦都市現代農業技術科普展,開展社區科普巡展,讓老百姓可以親自動手體驗蔬菜種植。

  與農眾物聯的線下科普活動不同,旭田光電植物工廠負責人王琦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線上。每天,由王琦組建的微信群里,很多植物工廠的擁躉和“王琦菜”的粉絲們頻繁互動。

  認識、了解植物工廠畢竟只是第一步,大型的植物工廠,對老百姓而言只可“遠觀”,無法親身種植。為此,旭田光電研發了集裝箱型植物生長箱和透明生長柜,不僅適合餐飲商超、居民社區陽臺和地下室,而且能解決邊防哨所、雷達站、遠洋艦船、油田甚至沙漠等地的吃菜難問題。如今,在古城西安的不少餐飲場所,食客們已經可以在酒店大堂的微型植物工廠里點菜了。4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都市現代農業現場交流會上,植物工廠作為重點觀摩對象,被推介給廣大市民。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