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信,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冢治蟲,是一個在校園欺凌中成長起來的人。甚至手冢治蟲能成為日本戰后最具影響力的漫畫之神,就與他童年時遭受欺凌有關,這也許會令許多人大吃一驚,但事實的確如此。
小學時代的手冢治蟲非常瘦小,頭發有些天然卷,看起來亂哄哄的,加上視力不好,從小就戴眼鏡——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戴眼鏡的孩子還非常少,大家對戴眼鏡的手冢治蟲特別好奇,湊過來問:“戴上眼鏡能看多遠?”手冢治蟲自己其實也不是特別清楚,就胡亂回答說“只能看六十米遠。”于是大家一陣哄笑,當即給手冢治蟲取了個小名叫“六十米遠的眼鏡”,并且還特意編了個順口溜取笑他:
“亂哄哄的腦袋甩一甩
今天又戴眼鏡上學來啦
看見啦看見啦看見啦
看見六十米遠的眼鏡啦”
每天早晨都有一伙同學故意等在學校門口等著手冢治蟲現身,只要他的身影一出現在學校門口,就馬上起哄唱這首順口溜。下課回家,這一伙人也會故意尾隨手冢治蟲,等著和他乘坐同一節電車車廂,嘲笑他的“六十米遠的眼鏡”。他甚至還曾被十多名同學圍堵,扒光衣服,被逼著玩“解剖游戲”。學生時代的手冢治蟲因此老是被同學們惹哭。在手冢治蟲的回憶錄《我的漫畫人生》里,曾這樣寫道:
“每次回到家,等待著我的母親就會問:‘今天在學校又被惹哭了多少次啊?’
于是我就扳著手指頭數:‘一次二次三次……一共哭了八次。’”
而每次母親都簡短地回答我說:‘要忍耐。’”
“這就是我的日常。”回憶起童年,手冢治蟲這樣寫道。
好在手冢治蟲有一位特別要好的朋友“石原君”——石原君是手冢治蟲小學時代的同班同學,鐘表店老板的兒子,住在一座莊園式的大宅子里,家離學校非常近。每次手冢一遇到堵在放學路上想欺負自己的同學,就飛快地逃到石原家的大宅子里去。手冢治蟲為此因禍得福,石原君家里像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庫,收藏了不少圖書。童年時代的手冢治蟲在石原君家看了大量科學圖鑒,使得手冢治蟲除漫畫之外,還開始對天文學充滿興趣,并熱衷于研究各種昆蟲——“手冢治蟲”這個筆名,就是因為這個緣由而誕生的。
老是被人欺負的手冢治蟲下決心采取措施,改變自己的處境。他缺乏運動神經,論體力顯然不是那群頑皮孩子的對手,而至于會做數學題、成績比別人好之類,手冢治蟲認為這也沒有什么了不起。最好的辦法,是能會一樣別人不會、而只有自己特別拿手的絕活,那才能夠讓人心服口服、刮目相看,再也不會受人欺負。
手冢治蟲想來想去,覺得自己最拿得出手的“絕活”,就是畫漫畫——因為他不僅可以將看過的漫畫連著臺詞一起,憑記憶毫無差錯地畫出來,還開始模仿著畫家自己編漫畫故事。手冢治蟲本身就喜歡畫畫,加上決定要給欺負自己的同學一點“顏色”看看,因此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漫畫練習得非常努力,父母親買回家的漫畫書,他幾乎都臨摹了一遍。升到五年級的時候,手冢治蟲已經有了厚厚一本自己動手繪制的漫畫冊了。
這本自制的手繪漫畫冊,果然改變了手冢治蟲總遭受欺凌的人生困境——漫畫冊在同學們之間互相傳閱,班級里的同學都對他刮目相看。連以前欺負他的那些同學們,也對他友好起來,不僅不再嘲笑他了,甚至還主動來跟他打招呼,撓著頭特別不好意思地問:“手冢君,什么時候去你家看漫畫啊?”
手冢治蟲用漫畫征服了欺凌他的同學。并在成年之后,用漫畫征服了整個日本。
基本上小時候在學校受欺凌的孩子,都相對力氣小、身體瘦弱。但通常這類孩子,一般也會具備其他方面的特長或潛質。避重就輕,依據孩子的潛質順勢而為,讓孩子擁有一項其他同齡孩子所不具備的特長與能力,可以令孩子在班級里獲得其他同學的敬意與關注,幫助孩子獲得友誼。只有當孩子在收獲到同齡伙伴的友情時,才會真正的開始強大——因為這意味著在父母視線無法所及的另一次元空間,孩子靠自己的能力獲得了一片天地。意味著孩子學會如何掙脫父母愛的庇護,靠自己的能力,開始獨立飛翔。這樣的孩子,沒有人敢再欺負。
(唐辛子)
摘自“大家”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