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創新農業救災機制,在全國200個縣推出專屬農業大災保險產品,以適應廣大農戶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迫切需求,進一步提高農業大災保險保障水平。
這次會議決定,今明兩年將在河北、黑龍江、安徽、河南等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200個左右縣,以水稻、小麥、玉米為標的,在面向全體農戶的基本險基礎上,推出保障金額覆蓋農資、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和地租,面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專屬農業大災保險產品。
會議還決定,在農戶自主自愿和自繳保費比例總體不變的基礎上,將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部試點縣的保費補貼比例分別提高至47.5%、45%,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具體實施中允許地方根據當地實際進行探索。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庹國柱說,這些政策措施將有力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尤其是把地租納入保障覆蓋范圍有助于加大對種田大戶的支持力度,從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健康發展。
保監會有關人士也表示,當前農業保險的保障程度不能滿足農戶的多樣化需求。對于小農戶而言,由于保障程度偏低,遭受災害后,保險賠款“不解渴”。而對于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言,一旦遭受大災,將面臨重大損失,現有保障水平遠不能滿足其風險保障需求。
一些保險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我國農業保險體系已初步建立,但農業保險仍存在保障水平有限、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農業保險保障力度與農民實際需求差距大,極大影響了農戶投保積極性。隨著我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的提高,更加需要農業保險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確定,今年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部分縣市,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實施大災保險。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相關具體措施出臺,將促進我國農業大災保險持續穩健發展。
(王虎云 董 峻)
來源:新華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