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的鄭育松作為家族牧場漢寶增豐牧場的第三代繼承人,從高中選讀畜牧科到去研究所攻讀生物產業科技,一直在為借品種選育、設施自動化等科研力量助牧場轉型做準備。
鄭育松說:“只有創新研發才有出路。”2004年,他決定和臺灣的畜產試驗所合作,選育新品種黑豬。在專家的指導下,將畜產試驗所兩個黑豬品種的優缺點進行結合改良,終于育成自有新品種:新增豐黑豬,抗病力強、母豬產育率高、肉質鮮美的特點使其成為本土黑豬品種的一大突破。目前,4公頃的汗寶增豐牧場存欄量1.3萬多頭,黑豬數量占了三分之一。鄭育松告訴記者:“黑豬的單頭利潤如今達到2000新臺幣,非常可觀。”
育種之后是設施的改建,鄭育松全方位提升了牧場的科技水平。“改建后可以通過調整溫度提高母豬的受孕能力,還裝設了溫控定時設備及太陽能板,便于節能。并且,要按照豬的生長階段分區飼養。”記者發現豬舍異味不大,這與引導豬群到固定地點排泄有關。“廢水經過三段式處理后用于培養優質藻類飼養文蛤,我們實現了循環利用。”此外,健康的飼料確保了豬肉的健康。“我們絕對不會碰瘦肉精和禁藥。”
科技研發提升了競爭力,品牌的推廣則帶來穩定的收益。鄭育松突破傳統的市場拍賣定價模式,與永豐余公司的餐飲肉品業務達成長期合作,不僅保證了收益的穩定,更顯著提升了品牌的信任度與知名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