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州石材好,石頭曾給柞村鎮消水莊村村民王金壽家帶來財富。往年的石頭節,他都要在開采石礦的山上大放鞭炮。今年王金壽沒有放鞭炮,天一明就和父母上山種棗樹了。
現在,山上已經栽起來3000多棵棗樹、400多棵櫻桃、400多棵無花果、200多棵葡萄。
王金壽種樹成功,得益于他父親王德學近20年來做的一件“小事”。早些年,王德學曾先后買下230畝山用來開礦。在開礦前,王德學把表層可用的土,用推土機推到一邊堆積起來。他是個農民,覺得山上有點薄土層很不容易,開礦毀掉太可惜了。于是,年年開礦,年年推土,山上堆積的幾個大土堆,有土近5萬立方米。
2014年,政府號召保護山體,停止開山采石。父子倆決定平整礦山,種上果樹。先用推土機削高填低,然后再蓋上一層當年保存下來的土,在山坡上造出一塊塊的地來,然后栽上果樹苗子。對新造出來的地,年過六旬的王德學很滿意。他說,以前很薄的土層下面便是堅硬的山石,滲不下水,不耐旱;現在土層下面是碎小的礦渣,通氣透水。
王金壽的母親臧成英有空便上山摘野棗。一個秋冬,她從山上摘回40多斤野棗核。今年春天,他們一家人將其播種在平整出來的地塊上。“明年可以用來嫁接,后年這些棗樹苗子除了我們自己栽,還能賣些。”王德學說。
山上最缺的是水,可王金壽卻不擔心。采石20年,山上形成三大一小4個礦坑,存滿了水,足可澆灌上千畝土地。當年買下用來開礦的230畝山坡周邊,還有大片荒山,兩者加起來有近600畝,王金壽和父親決定把這些地方全整理成果園。
礦坑里的水干凈,王金壽想用網箱養些魚,再買些小鵝小鴨放進去,讓它們在礦坑里洗澡、在果園里吃草吃蟲。
王德學開山采石20年,平均一年的收入不到30萬元;而經過計算,再過3年,這片山坡一年能有至少100萬元的純收入。
據了解,消水莊村先后有15戶村民上山采石,當年把地表土存下來的,只有王德學一家。把曾經的礦山變成花果園的,也只有王德學一家。
(孫成民 張天銀)
摘自《農村大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