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從賣鮮花到制盆景 做足花樣文章
時間: 來源:農(nóng)民文摘-中國農(nóng)村網(wǎng) 作者: 字號:【

  最近,記者走進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qū)壽安鎮(zhèn)岷江村,這是一個種植有2000多畝桂花的專業(yè)村。一片片桂花林,目之所及,不少桂花樹都被剃了“光頭”,僅留下樹樁。

  難道是在砍樹毀林嗎?其實不然,剃“光頭”的背后,正折射出岷江村不斷探索農(nóng)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步步思考和舉措。

  “花”樣文章

  “岷江村種植桂花已近30年,桂花有2000多畝、10多個品種。盡管產(chǎn)業(yè)很單一,但2010年以前行情還可以,村民還是嘗到了甜頭。”岷江村黨總支書記陶勛花說,“近幾年行情就越來越不行了,1棵長了十多年的10厘米直徑的桂花樹原來賣3000多元,現(xiàn)在只賣到100多元,即使這樣都不一定能賣掉。村民再單純靠賣樹,吃飯都成問題了。”

  2013年以來,岷江村“兩委”逐步考慮要“延伸桂花產(chǎn)業(yè)鏈、增加桂花附加值”。在桂花飄香時節(jié),通過村里致富能人帶動,以每斤3元的價格收購農(nóng)戶的鮮花,鹽漬后銷往沿海企業(yè)提煉香精,農(nóng)戶1畝鮮花能賣1000多元。但是,鮮花收購僅限于“八月桂”,收購量不到全村所產(chǎn)桂花的一半。

  其余10多個品種的鮮花怎么辦?“鮮花最多保鮮兩天。只要能解決保鮮,它的用途就會更廣,因它的味道和功能都比干花好,價格也會比干花翻幾倍;同時,我們還可用鮮花開發(fā)桂花醋、桂花啤酒等系列產(chǎn)品。”陶勛花說,“我們與有關院校開展了‘校地合作’,但一直攻克不了鮮花的保鮮難題。”

  2014年,岷江村“兩委”又與成都周邊的食品加工廠聯(lián)系,本希望他們來村里“成噸成噸”地收購鮮花,可這些廠家只是在食品中適量添加桂花,用的鮮花量實在太小。

  就這樣,每年的鮮花除了“八月桂”被收購提煉香精,再就是在村里舉辦桂花節(jié)時推出的“桂花十八宴”上當當配角,稍稍提高了一點兒附加值,但這也不可持續(xù)。

  于是,村里又出資買回了烘干機,鼓勵留守女收集鮮花烘干,制作成香囊出售。農(nóng)婦楊冬華說:“去年我們就在探索,利用村里搭建的線上平臺或在附近景點出售,一個香囊里裝一把干花,要賣幾十元。我們已經(jīng)有二三十個婦女在制作香囊了,今年可能會批量生產(chǎn)。”

  “香囊關鍵要有成批量的銷路,感覺國內對香囊這種手工藝品認可度不高。”陶勛花說,“我們要想辦法出口海外才行,外國人對香囊等手工藝品比較青睞,更容易提高附加值。”

  “鋸樹”之道

  陶勛花算過一筆賬:1畝桂花樹每年在修枝、施肥、打藥、除草、地租等方面的成本高達4000元,即使所有鮮花都能賣掉,每畝也不過收入1000多元,還倒虧得多。

  陶勛花和村“兩委”去年八九月經(jīng)過調研后,發(fā)現(xiàn)當?shù)剡€沒有做桂花盆景的,不由得靈機一動——為何不把價格低迷、賣不出去的桂花樹開發(fā)成盆景提高附加值呢?

  陶勛花說:“桂花樹在綠化工程中并不占優(yōu)勢,它也不是城市行道樹的首選樹種,因而它本身的銷量就不大。我們把桂花樹開發(fā)成盆景,走差異化道路,做‘陽臺經(jīng)濟’,此路行得通,我們的桂花樹就可不再單一依賴工程綠化銷售了。”

  陶勛花從網(wǎng)上下載了江浙一帶制作的桂花盆景圖片以及盆景制作方法,先后召開了兩次村民大會,向村民宣傳動員,引導村民產(chǎn)業(yè)轉型。

  于是,岷江村就出現(xiàn)了本文開頭的一幕——不少桂花樹都被剃了“光頭”,僅殘存一個個樹樁。

  “1畝50株桂花樹,本來就長得密密麻麻的,好多樹的長勢就不好。我們動員村民1畝鋸掉30株,就是把那些年生太久、長得鼓丁包眼、外觀不好、價格不好的樹鋸掉,只保留四五十厘米高的樹樁培育盆景;這樣,剩下20株樹形好的,接受陽光更充足,就可以長成精品了。”陶勛花說。

  至于技術,桂花盆景不需要復雜的盤扎技術,只需掌握斷根、露根等簡易操作即可,這對有幾十年花卉苗木種植經(jīng)驗的村民來說,個個都“一說就會”。但是,村民卻舍不得鋸樹,他們擔心:不鋸,每棵多少能賣100多元;鋸掉了,變不成錢怎么辦?

  通過一個個大會小會的宣傳、算賬,村民們逐漸明白了——桂花盆景兩三年內即可成形并裝盆出售,每盆一般能賣四五百元;而且,盆景年生越久,就越有“古氣”、越有“藝術范”,其價格更是翻著筋斗往上漲。

  從去年9月至今,岷江村800多戶村民中,已有七八十戶為3000多棵桂花樹剃了“光頭”,通過造型,大多已成為半成品,明年后即可陸續(xù)裝盆出售。

  陶勛花自信地說:“農(nóng)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探索‘多條腿’走路,總會找到一條適合我們村的路。”

  (周金泉)

  摘自《四川農(nóng)村日報》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nóng)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wǎng)|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農(nóng)村雜志社唯一官網(wǎng)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wǎng)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nóng)村雜志社唯一官網(wǎng)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