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網帖在朋友圈里瘋傳:家家都有的大米,可以成為解救“溺水手機”的神器。這是真的嗎?在手機店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實驗人員先后用兩部不同的手機做了實驗。
【網帖熱傳】
手機進水大米能解救
怎樣用大米來解救進水手機?網帖是這樣描述的:第一步:撈出手機;第二步:卸掉電池,不要按任何鍵,也不要關機;第三步:去除水分,不要使用吹風機或者拿到爐子旁烘烤,用干凈的毛巾快速擦拭;第四步:干燥處理,將手機在干燥的米袋里放置24小時以上。最后還附上說明:如果是iPhone手機,操作更簡單,擦干放到大米里就行了。
簡單的幾步操作,然后靜靜等上一天。
【實驗驗證】
網傳“偏方”不管用
實驗人員來到一家手機店,該店專業技術人員準備了兩款手機,一部是后蓋不可拆卸的手機,一部是后蓋可以拆卸的手機。兩部手機均充好電,經過試用沒有發現異常。
將兩部手機分別放入裝有清水的盆中。手機剛落水時,都可以正常使用,但半分鐘左右,后蓋不可拆卸的手機開始出現屏幕異常,屏幕上隱隱約約還能看見時間,但是已經沒法進行操作了;而后蓋可以拆卸的手機則自動進入白屏關機頁面,幾秒過后屏幕就黑了。
撈出手機時,實驗人員看到,手機從外觀上看起來并沒有什么變化,但打開手機的后蓋就可以看到,手機內部已經完全進水,電池上以及電路板上,都有一些細小的水珠。將兩部泡過水的手機的外表擦干,但是再拿著手機甩一甩,仍然能從手機縫隙里甩出水來。按照網帖上的說法,實驗人員將兩部泡了水的手機“埋”進裝著大米的塑料袋里,將塑料袋袋口扎起來,靜置一天一夜。
第三天中午,兩部手機已經安靜地在大米里“躺”了48小時,從米袋里取出后可以看到,手機的表面很干,看不到一點水分。不過,實驗人員多次嘗試按開機鍵,兩部手機的屏幕卻怎么也不能亮起。
“雖然手機表面上水分沒了,可是進到里面的水已經損壞了手機內部的電子元件,救不回來了。”手機店專業技術人員姜峰說,“里面的主板說不定已經銹了。”
【業內人士】
手機進水要及時送修
經過48小時的“大米治療”,手機還是沒有“復活”。看來,網帖中的方法是不靠譜的。姜峰表示,大米的確有一些干燥的作用,能吸走手機表面的水分,卻沒法處理手機內部的水漬,“手機進水會導致短路,可能會燒壞屏幕或者主板,這根本不是靠大米吸水就能解決的”。
朋友圈經常有人曬類似的經歷:“今天手機掉水里了,我迅速撈了起來,竟然還能接著用,一點異常都沒有。”網友們紛紛點贊,或者表示驚訝。實驗人員在實驗過程中也發現,兩部手機在剛與水“親密接觸”的時候,也都沒有立即黑屏,相反在短時間內還能“水下作業”。
這時候,手機立即撈起來,還能接著用嗎?姜峰的回答是,最好不要冒這個險。現在的手機或多或少都會做一些密封和防水的設計,但這并不代表手機就不怕水了。“空氣中水蒸氣無處不在,還有下雨的時候又有雨水。很多手機的一些防水設計并不是指手機泡過水就沒問題了。”因為手機泡過水,多少都會造成一些損害。
姜峰解釋,有的消費者看到手機浸水之后一時還能用,可能是因為水沒有完全滲透到主板,但如果對手機的“健康狀況”不管不顧,繼續使用,就會加速內部元件勞損,甚至可能起火或者爆炸,存在安全隱患。另外,實驗中使用的是清水,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手機常常會掉進污水或海水里。姜峰表示,有雜質的水,比起清水往往更容易腐蝕手機,而且即使水干了,一些雜質仍然附著在電路板上。
手機進水怎么辦?姜峰給了大家幾點建議。(1)直接拔下電池蓋、拆下電池;(2)切勿按手機的“開關鍵”;(3)送到售后維修點及時進行檢修、清洗,同時告訴維修人員手機曾經入過水。
切記,手機入水后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撈上來把表面擦干,最忌再次運作,容易立即引發手機主板短路,尤其在人們不注意的情況下,一旦觸及開關鍵,就會立即向手機發送指令,這個行為最容易導致手機爆炸。
摘自《玉林晚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