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詞:校園暴力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出,而2016年初,在美國涉嫌綁架、毆打同學的三名中國留學生與美國檢方達成認罪協議,分獲13年、10年和6年刑期,刑滿后他們將被驅逐出境。
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心理醫師史宇:教育要關注情緒管理
這些暴力事件正反映出了目前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在一些教育過程中,父母過分關注教育或金錢物質的提供,對于孩子的精神耕耘卻十分貧瘠。孩子的暴力行為便是在情緒難以控制下最直接粗暴的條件反射,養而不教,正是當下很多家長不恰當的教育體現。而對于孩子的教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合理表達。
熱詞:5毛份子錢
2016年年初媒體報道,在山東淄博的南太合村,這里的紅白喜事隨份子都只需5毛錢,而且這個規矩已堅持了30年。
江蘇省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生方林:人際交往重在常走動
5毛份子錢,禮輕情意重。隨禮有其表達感情、傳遞相互關愛的象征意義,正如,在我國的有些地方,不說“隨禮”,而說的是“隨情”,是因為大家更看重背后的情誼。人與人之間需在情誼上下工夫,禮尚往來的核心也是為了通過日常走動的形式、隨份子的儀式,讓彼此看到情誼仍在。所以,人際交往不可忽視的是常常走動這個形式,至于份子錢大小,只是為了讓日常走動的儀式感更加強烈一些。
熱詞:做人要厚道
2016年6月,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在畢業典禮上告誡學生,做人要厚道。謝和平說,今天的市場經濟社會,不缺聰明人但需要更多真誠、厚道的人。
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心理醫師史宇:德才兼備才是真人才
做人要厚道,表達了“德”與“才”的關系。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描述:“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意指德才兼備的人是“優等品”,無德無才的人是“廢品”,有德無才之人是“次品”,有才無德的人是“毒品”。只有在習得文化知識的同時加強品德修養,才能成為德才兼備、在社會和家庭中發光發熱的“優等品”。
熱詞:逃離北上廣
2016年7月,有人策劃了一個“逃離北上廣”的活動:只要參加者于4小時內到達北京、上海、廣州的機場,即可免費獲得一張即刻起飛的機票。
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閆洪豐:找到內心的價值感
渴求安寧的愿望的背后,是內心的不安。逃離北上廣,如果是因為感覺壓力超過自己所能承受的,那么就是心理現實不足以應對外在的環境。其實,對于自己內心沒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逃離,而對于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里都是追尋。你永遠無法停止逃離,除非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只要你能找到內心深處的價值感,那里就是屬于你的北上廣。
熱詞:身體被掏空
2016年8月,歌曲《感覺身體被掏空》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加班生活的痛苦,瞬間成為“網紅”。
江蘇省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生方林:感覺過勞時向外傾訴向內審視
“感覺身體被掏空”實際上是一種過勞的體現,當大家有這種感覺時,不妨試著向家人、朋友或同事傾訴,把心里的消極情感及時說出來。也許他們會給你一些懇切的建議,即便不能給你建議,也可以在心理上給你一些安慰,舒緩你的壓力和緊張情緒。類似于尋找伴侶身上新的閃光點,在工作中,你也不妨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的日常工作內容,從中發現新的樂趣以及新的挑戰。
熱詞:王寶強婚變
自2016年8月起,演員王寶強的婚變事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道德輿論、法律審判,接茬上演。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彭凱平:看別人是為了過好自己
人是需要自我平衡的,我們需要把自己想得很好、受人尊重,而實現這一心理需求需借助社會比較、社會關系來滿足自我認識。我們之所以關注別人,在很大程度上是關注自己。通過別人的樣子,能更好地了解和安慰自己。王寶強事件之所以鬧得沸沸揚揚,是因為它戳到了人們的痛點。人們會想,“雖然我沒那么多錢,也沒人認識我,但畢竟我老婆還睡在枕邊,我的錢還乖乖地待在卡里”,很多人對自己也就產生了認同感。
熱詞:匠心
人民日報評論:唯養一顆匠心,不迷于聲色,不惑于雜亂,沉潛自己、專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閆洪豐: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
匠心者,匠者之心思也。做一件事情,不計回報,心無旁騖,享受過程,是為匠心。具有匠心的人必須在心理上具備兩種品質,或者說有兩種信念:一是 “做最好的自己”,堅信自己是獨特的,凡事希望做到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完美。這部分人是愛自己的,他們往往不自卑,不自負,做最好的自己。二是“活在當下”,這樣的人并非不回憶過去,預計未來,而是專注于過程,一個過程只干一件事情,這樣也才能干好一件事。
熱詞:藍瘦香菇
2016年10月,“藍瘦香菇”突然成為網絡熱詞。緣起一位南寧小伙,在錄制一段失戀視頻中表示“難受想哭”,結果一口方言,大家聽成了“藍瘦香菇”。
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心理醫師史宇:生活中加點玩笑心態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各類新奇信息更是層出不窮,隨即帶來大量網絡熱詞的“走紅”。其實,我們也會發現,這些詞匯帶給了我們不少趣味。人們通過轉發這些詞匯,及時地自我打造“不落伍”的烙印。適時地應用網絡熱詞,也可以使自己的表達更生動,更“時尚”。同時這些熱詞的應用在社交中也能把握更多談資,用玩笑的歡樂方式避免尷尬。
熱詞:發呆5分鐘
2016年10月,國家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等多家單位聯合發起“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樂享健康生活)”,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其中建議市民每天發呆5分鐘。
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閆洪豐:每天都要自我減壓
心理學中神奇的倒“U”曲線,表明只有適度的壓力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們需要將每天的壓力維持在適當的水平。而每天發呆5分鐘,把影響身心健康的多余壓力“屏蔽”,讓拖累身心、影響工作效率的負面情緒“垃圾”得以清理,讓人的身心得到休息。其實質是通過張弛有道的養身之法,來釋放精神壓力、消除身心疲勞,重新投入緊張有序的工作生活中去。
熱詞:擼起袖子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新年賀詞提到:“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話語一出,立即成為了一句流行語。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彭凱平:積極語言提高幸福感
“擼起袖子加油干”這句類似普通群眾口語化的表達由習主席講出顯得更接地氣,更加親切,主席和群眾在一起,鼓舞人們在新的一年勇敢前行。大量的研究已經證明,積極語言能夠為自己、為他人帶來愉快體驗;積極語言也能使人沉浸在工作和環境之中;積極語言還能夠促進積極的人際關系;積極語言也能讓人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生活的目標;積極語言更體現了人的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
(李桂蘭 梁 潔)
摘自《健康時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